王立群评说发挥余热助发展
——一位退休职工的强国富民之路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
近日,他欣喜地看到国家统计资料显示经济形势多项指标有所回升,心中倍感慰藉。作为一名退休职工,他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助企活动,以期顺应发展潮流,继续努力前行。
在考古研究和社会接触交流中,他深感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自吹自擂、嫉妒他人、缺乏爱国精神,甚至发表“砸车、排他”的言论,做着不切实际的“斗地主、分田地”的美梦。这些言论和行为,如同杀人不血的软刀子,对社会发展危害极大。它们导致许多人转移目标、躺平不干,经济大幅下滑,税收减少,失业增多。这种现象严重扼杀了创业者的斗志和信念,使他们失去了勇气和行动。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深感痛心。于是,他决定发挥余热,尽自己的一份义务,去夺走这把伤人的刀子。
他让老伴包揽了带孙子、做家务的活计,自己则省吃俭用,集中时间和精力,不要报酬地投入到助企活动中。他深知,自己一介平民,凭什么去帮助别人?但他更坚信,“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他有着自学14年的河南大学背景,是济源市文物局的退休职工,文物考古付研究员,还担任过多个社会职务。他为了给国家做出贡献,自学了地质、天文等20余门专业知识,博学多识。他走过长征路,寻过中华古迹,保企中华国界行(现筹备),走路考察超过40万公里,踏遍了市区的各个角落。 在助企活动中,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撰写建议 他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他撰写了《保护企业家才能稳天下》、《企业家的福音》、《学文增智天地宽》等789篇有关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困境,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通过多种媒体发表这些文章,支持企业发展,促成了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看待的良好氛围,让发改委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减少了创收、多重罚款现象。
二、免费献策,助力转型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他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趋势,提出产品提质、生产转型等建议。他深知,社会在前进,用途的产品总是淘汰一批,创新一批。因此,他鼓励企业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产品。
三、专利共享,推动创新 他有6项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专利免费送给企业家使用。他希望通过这些专利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他设计的《阳台种植盆架》经济便宜、适应性强,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顾住一家人半年吃菜。这样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赠送书籍,提升素质 他深知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免费送了5000余本书、电子书稿16894份给企业。这些书籍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能够帮助企业学文化、提升素质、开阔眼界、打好创业根基。
五、深入基层,发现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了基层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人员能力不足、怕担责不作为、轻视专业意见、科技推广受阻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分析。 他认为,基层单位应该加强干部培训、优化考核机制、畅通沟通渠道、鼓励科技转化等。同时,基层干部也应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他们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直面挑战,提出对策 在助企活动中,他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门岗受阻、保安不让进去和单位人传授交流;网上查到的电话大多打不通;别人介绍的电话回答敷衍等。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心中有国家、有企业、有群众,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和困难,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例如,加强基层单位的门禁管理,但也要保障群众与干部的正常交流;优化电话咨询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等。
七、展望未来,坚定信念 展望未来,他深知助企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和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助企活动中来,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他看来,助企活动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他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国家、有企业、有群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立群
2025.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