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的…是一句十分粗俗、粗鄙、下流、恶毒的骂人话,不仅陕西人这么骂,估计全国各地都这么骂,可以说是一句国骂。但追究其背后的深层文化,最初的塔玛的…其实是非常文雅的用语,只不过在口语化传承过程中逐渐世俗化、粗俗化了。
塔玛的…原本的并非是骂人话,其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塔玛的什么家教,塔玛的什么教养,塔玛的什么素质。请注意!塔玛的…后面的中心词是家教、教养、素质这类词,强调的是人的家教、教养、素质与妈妈息息相关,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当然也离不开父亲的训诫与教诲,只不过古人更注重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看中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素质的培养、人性的完备等方面的贡献。
当一个人做错了事、得罪了人、冒犯了人,一般情况下都会被骂娘,极少被骂爹的,虽然中国人讲究“养不教,父之过”,但往往却把孩子教养的缺失归咎于母亲,父之过强调的是父亲在家庭的重要地位,母之过则侧重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年幼的孩子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本能的依赖,母亲的个性素养、人格魅力、言语教化、日常管束都对孩子个性形成、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流传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戒子”、“画荻教子”、“婆娘的传说”此类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事,讲的就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