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一词的起源与演变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
尊称起源
宋代开始出现“小姐”称谓,最初专指官宦或显贵家庭中未婚女性,带有明显阶级属性。例如《夷坚志》记载的散乐艺人林小姐,以及《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称呼均属于此类用法。
职业关联
宋代“小姐”逐渐与职业身份绑定,多用于妓女、歌女等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女性。《金瓶梅》等文学作品将其与嫖客称谓“姐夫”形成对应关系,强化了这一职业属性。
阶层分化
明清时期,“小姐”称谓逐渐普及至士绅阶层,但平民家庭女儿仍被排除在外。《红楼梦》中贾府三春被称为“二小姐”“三小姐”,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固化。
现代转型
改革开放后,“小姐”称谓经历污名化过程,从职业代称演变为对年轻女性的泛称。2015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女士”一词后,“小姐”在正式场合逐渐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