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什刹海畔,京城最美的风景
作者:刘连成
2024年的那个夏天,蝉鸣在枝头喧闹,阳光热烈得有些晃眼,但我还是怀揣着对京城美景的向往,踏入了什刹海的世界。这片承载着老北京历史与风情的水域,如同一位深藏故事的老者,静静地等待着与我再次和她的相遇。
刚到什刹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宽阔的湖面,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岸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仿佛是湖水温柔的裙摆。我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带着湖水特有的湿润气息,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不远处,一群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兴奋地租着游船。孩子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他们迫不及待地登上小船,手持船桨,虽动作略显生疏,却充满了干劲。我也被这份快乐感染,登上了一艘小船,缓缓划入湖中。水波荡漾,小船轻轻摇晃,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抬眼望去,远处的鼓楼和钟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古朴而庄重,它们默默地见证着什刹海的变迁,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划完船上岸,我走进了烟袋斜街。这条斜街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小店,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有摆满特色小吃的,还有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店。我在一家小店前停下,被橱窗里精美的剪纸所吸引。走进店内,店主热情地向我介绍着剪纸的工艺和背后的文化寓意。我挑选了一幅带有什刹海图案的剪纸,打算留作纪念,让这份京城的记忆可以长久留存。
从烟袋斜街出来,便来到了银锭桥。这座小巧的石桥横跨在前海和后海之间,是什刹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站在桥上,视野豁然开朗,前海的热闹与后海的宁静尽收眼底。远处的西山隐隐约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这便是著名的“银锭观山”。此时正值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给整个什刹海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美得让人陶醉。
过了银锭桥,便是后海酒吧一条街。夜幕渐渐降临,酒吧里亮起了五彩斑斓的灯光,悠扬的音乐声飘然而出。这里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之前的古朴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找了一家露天的酒吧坐下,点了一杯饮品,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年轻人在酒吧里欢笑畅谈,享受着夜晚的美好时光;街头艺人在一旁弹唱,用音乐传递着自己的情感。
随着夜色渐深,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什刹海。这次什刹海之旅,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徘徊,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美篇《游记连载》;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