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骏马★荣耀中华
(九)
铭记烽火岁月 续写军人荣光
谭福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谭福林,曾是一名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松毛岭反击浴血奋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战士,六级伤残军人。此刻站在这里,4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那震耳欲聋的炮声、战友们冲锋的呐喊,仿佛还在耳畔回响。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分享那段刻骨铭心的战斗记忆。
(一)老山烽烟:血色黎明中的冲锋号角
1984年4月28日,这个日子早已刻入我的生命年轮。凌晨5时56分,祖国西南边陲的老山腹地,大地突然剧烈震颤。我边防部队万炮齐发,火舌吞没了被越军盘踞的全部阵地,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老山收复战正式打响。
当时的战场环境极为残酷:千米高山植被密布,羊肠小道被炮火炸成沟壑,后勤补给线随时面临封锁。敌人依托坚固工事和复杂地形负隅顽抗,密集的火网织就死亡屏障。当冲锋号划破晨雾,我所在的14军40师全体将土们如离弦之箭扑向老山主峰。炮弹掀起的泥土混着硝烟呛得人睁不开眼,通往主峰的山路被炸裂成狰狞的弹坑,但没有一个战士退缩——因为我们身后就是祖国,脚下的每寸土地都不容侵犯!战友们前赴后继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构筑起血肉长城。
(二)英雄群像:用生命诠释军人担当
在这场捍卫国土与信念的战役中,无数衡东儿女用热血书写了英雄史诗:
二等功臣单国光,在攻打20号高地时,所在连队遭敌火力拦腰截断。头部与腿部负伤的他,毅然接过烈士手中的火箭筒,强忍剧痛迂回到敌碉堡侧后,一发炮弹摧毁火力点并当场毙敌3名,为冲锋打开关键通道。
尖刀班长陈石乔则演绎了近身搏杀的铁血传奇。在松毛岭搜剿残敌的七天七夜里,他率九名战士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刀刃卷了就用石头砸,敌人投掷手榴弹时,他用身体护住战友,弹片深深插入后背窝仍坚持战斗。当搜剿结束时,尖刀班仅幸存4人,他因作战时的果敢无畏与英勇表现,荣立了二等战功。
更令人痛心的是陶荣华烈士——这位南湾乡的好男儿,1983年新婚仅20天便奉命归队。1984年4月28日攻打100号高地时,作为班长的他冲锋在前。当侧翼暗堡的枪口对准战友,他纵身扑向枪眼,子弹穿透胸膛,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战友们收敛他的遗体时,他的手指仍紧紧抠着老山的红土,那是军人对祖国最赤诚的誓言。
(三)军魂永驻:从战场到人生的坚守
我是那两次战役中幸存者,也是英勇杀敌者,更是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者,特别是在7.12松毛岭反击战中,却留下终身印记——右腿被子弹打穿,骨缝里至今藏着弹片;爆炸震碎耳膜,如今双耳听力微弱。但每当抚摸六级战残证和二等功勋章,我深知这荣誉重若千钧,每一道勋章的光芒都浸染着战友的鲜血。
退伍回到地方之后,我不忘初心,军装可脱,但军魂不丢,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当我看到那些曾经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的家庭,有生活困难,有的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深知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于是,我开始尽我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当年一位牺牲的战友女儿手术费短缺,我寄去1.5万元;去年一位老战友儿子重病,我连夜凑了5仟元送去一一因为战场上我们曾把后背交给彼此,这份生死情谊永世不忘。
同时我热心于公益事业,这些年来,我累计为家乡修路、修水利、装路灯及帮扶贫困群众捐款数十万元。
如今花甲之年的我,虽已鬓染霜雪、腰脊渐弯,但每次佩戴军功章,心中依然热血沸腾。每三年都会前往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在战友墓碑前坐一坐、与他们说说话。若问我是否后悔,我的答案无比坚定:“若重回18岁,我仍会扛枪赴战场;若人生能重来,我必再当中国军人!”
年轻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没有战火硝烟,但肩上的担子一样重!请记住:你们早读时窗外的鸟鸣,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晨曲;在当国际风云变化比较复杂,你们一定要坚信党,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亲爱的的战友们,我们的军装虽然早已泛黄,但革命军人的本色不能变!让我们握紧拳头、再喊当年言:“若有战,召必回!”让我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无论在哪里,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我们退役军人的终身信仰!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