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丰碑前学习抗洪精神
◎红榜作家陈海燕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4周年七一前夕,周冲社区,蓝天社区两总支联合组织了一次党员参观武汉江滩防汛纪念碑纪念馆研学活动。我随身着统一蓝色短袖汗衫,胸佩党徽的六十多名党员一起,于上午九点坐上空调大巴向武汉江滩进发。当日天气晴朗,进入梅雨季第一波大雨洗礼后的气温也很适宜,大家兴高采烈,在大巴上欢声笑语,竞赛似的唱起了红歌。
大约一个来小时车程,我们在社区国旗手的引领下站到了武汉江滩防汛纪念碑下,巍然矗立于武汉江滩的防汛纪念碑,高37米,上面镌刻着毛主席草书的37字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毛体草书很难认,贮立良久,反复辨识,才使我读懂全部题词。
一九五四年是我的出生年,据父亲讲,那年雨特别大,由6月底至8月两个月里,天象是被谁戳破了无数个窟窿,暴雨不停地下,有时似瓢泼,有时似盆浇,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没个间断。“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武汉城区成了一片泽国,居住武昌积玉桥的祖母历经艰难逃回了老家毛集大路北。不曾想老家位于涨渡湖的唐家汊南斜坡上,大路北这个自然村靠北最底的六家也被洪水浸漫了半人深。我家住在最高端,房子虽没淹,但田地却颗粒无收。在这样的灾荒之年降临人世,我能平安地活下来不能不说是幸运的。当年的父辈们是怎样抵御洪水,战胜灾荒,让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我生命无恙,我不得而知。应该是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与洪水奋战,与饥荒博斗才度过难关的。所以毛主席要“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的洪水”。
在满目泽国的大水中出生,算命先生却说我命中缺水,缺水的人命苦,按易经阴阳八卦相生相克论,我的名字里应该带水,于是教过私塾的叔祖母就给取了个男儿女性化的名字——海燕。
大江流日夜,往来成古今。湖北河湖密布,也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新洲境内的涨渡湖是有名的袋子湖,在经历1954年和1969年两次大的洪水泛滥后,周总理指示“苦干两年,解决倒水问题”,于1970年开始劈山开河,彻底根治了涨渡湖周边一发洪水就被淹的水患。历史上,武汉多次遭遇洪水袭击,也曾历次战胜洪水,留下许多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孕育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博,竖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站在抗洪纪念碑前,我浮想联翩,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兴水利工程,从源头治理水患,才有洪水来临,一次次被征服的壮举。
在纪念碑下的武汉防汛陈列馆,我的心灵一次次被泛黄色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影像所震憾,1931年8月19日,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8.28米,由于当时堤防单薄低矮,这场特大洪水让武汉三镇沦为一片泽国,房屋倒塌无数,饿殍遍野,腐败的国民政府,昏庸无能,救灾无序,人们只能逃离家园四处乞讨。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江汉口站水位达历史最高水位29.73米。在党中央直接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整整10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抗洪救灾,疏散灾民,有序提供物资,并全力支援灾后重建。尽管当时水位超过1931年的1.45米,但人们没有流离失所,死亡人数财产损失是最小的。毛主席听闻汇报后欣然题词,汛后,从1955年开始,一支数万人的筑堤大军,在武汉百里长堤上展开了修堤大会战。用行动诠释毛主席:“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1998年,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9.43米。那个夏天,38万防汛大军坚守在800公里的大堤上,9万余人抢险队伍集结在龙王庙等11处重点险段,军民同心,艰苦奋斗80余天,先后战胜八次洪峰和汉江历史上特大洪峰。
长江大堤蜿蜒雄壮,为保护长江安澜,防患未然,大堤逐年整险加固,面对江水咆哮并一天天上涨,危急武汉的态势,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心系武汉人民,在万忙之中亲临武汉视察,与防汛大军风雨同舟,并发出了“战胜洪水,保卫武汉的号召。千百个党员抢险突击队在大堤上立下生死牌,”“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战胜洪水,保卫大武汉”。“水涨堤长,人定胜天”。在80多个日夜的军民奋战中,洪水臣服了,长江大堤无恙,武汉无恙。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并湧现出一批歌可泣的英雄集体和个人供我们去参观学习。
如今,正值梅雨时节,是每年长江汛情的暴发期,随时要有防汛抗内涝的准备,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到武汉抗洪纪念碑研学,任务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徜徉武汉江滩,接受水情教育,感悟抗洪精神,并在学习中大力宣扬抗洪精神,就是继承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让广大群众在历史丰碑前看见抗洪精神!
陈海燕,武汉长江新区人,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有长篇小说《鱼贩吟》,中篇小说《歌舞足道》面世,有散文,随笔,游记在省内外期刋和网络平台发表,并有多篇荣获等级奖和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