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的故乡
——石板路上的童年伙伴
作者:镜湖鹰探
朗诵:海纳百川 叶子
退休了,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而去闲逛公园、缓行柳湖。有时攀山五岳,傍松柏、览云海;即兴登船长江、黄河,迎红日、送波涛。夜深寂静,辗转反侧,童年的故事就像溪流汩汩,也像弦琴悠悠。
1970年是第一次听到了火车呜号笛,万人空巷,飞奔到火车站,人海层叠,伙伴们穿梭其间。火车头就像一个庞然大物,黑色的铁箱,吐着白气,仰着红色车轮。转啦、瞧啊,伙伴们兴奋不已。火车从桥头摆到进站,直溜的就像一巨龙。
我的家乡号称石头城,建房用石块,街巷铺石板,建桥雕凿石块。烧石灰用石块,送去湖区建房筑坝;磨水泥用石头,筑三峡大坝在这里用了一半的水泥。在这里是蕴育了石头城,也是蕴育了家乡的人。火车筑路的时候不需要从外地运来石头铺轨道,全城全乡上路敲石头,红旗飘飘,锣鼓喧天。广播大喇叭里面还表扬过我呢,我出声笑了。
无数次地凝视在车厢里,车轮的哒哒声,伴着单调的匀速。春天缓缓来临,雪霁映着阳光暖和,早春云清碧澈,大地扬气还寒。高山峻岭掠松翠,田野麦苗摇律风。大雁北飞扇玉翅,农家唢呐鼓兴隆。月光映着车窗外,视野里皎洁无垠,大树、小树、电线杆都往后飞跑,城镇、乡村的灯光之流萤都在竞赛。由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把个夜空弄得热之闹之的,山和水都动了起来。我有一首诗句:“荆山猪肉蒸笼格,楚水鱼糕片雪纱”。表达的是我的家乡,写的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地眷恋。在这里,你会知道是我的家乡。
王维的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李白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古时荆门两字是出蜀入楚的第一险峻之山,为荆门山。李白、王维去世六十年之际,在荆州的前哨,将长林县改名荆门。说明地域之重要,东南贯鱼米之乡,西北连崇山峻岭。
童年时,荆门城最显著的是石板路。城墙高大,五门、九街。石板路中间纵向长条,一般三尺多延长;街宽一般丈余,两边排水斜坡;路肩两边砌石墙,盖茅草、布瓦。街面有石墙的,也有木板的,木板的算殷实的人家。最美的时候,是过年,贴红色的对子,贴年画,红绸的灯笼挂在门楣上,点亮蜡烛或者戴罩子的煤油灯。晚上立在石板路街头,两条蜿蜒的红龙亮眼,时缓时急地传来脆响的鞭炮,时不时地炸开天空的花炮。
月光下石板路熠熠生辉,找不出斧凿的痕迹。父母说,我们的童年在石板路上滚动、翻身、爬行而长大。读书,是从石头城的学校发萌的,戴着红领巾,举着少先队的红旗去上学。工、农、兵迈步,也是走在石板路上。
1977年春风送暖,万里飘紫,一卷定乾坤,三阳开泰,智慧拔萃,科技腾飞。石板路映着流霞,泉水风起浪涌,石桥流溪清澈。在幼儿园的时候,敲锣鼓送走最后一批的大学生。那一年,我第一批带着大红花,迎着锣鼓声走出了石板路。
荆门居荆楚腹地,楚纪南故城、纪山寺都在荆州与荆门交界之处,传统文化流长。屈原的《离骚》是踏着石板路,思想放飞在这里耀艳了光芒;二十四孝之一的老莱子,依泉水垄耕在这里传承。浅浅的云,深深的情,还有无际的沧桑。石板路啊,从楚国时期而铺凿、延长;经过关羽拼接石板成练兵场;将军陈世榘从石板路出发,背着小米上井冈山;张自忠将军去抗日前线,扬剑跃马跨过石板路;老红军曽志穿梭于石板路,发动千万的军民抗战、建国。
如今的荆门,高楼大厦栉比,灯似浪云鳞似凤;大道笔直宽阔,车如流水马如龙。石板路被改良的沥青路覆盖,石墙被钢筋水泥柱取代。现在的荆门已是兴盛的都市,猛然记起宋人柳永的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石板路啊,静静地卧躺在历史长河里,吹起的风沙波澜壮阔。石板路是从日月里倾泻的流光,是金兔而折射发出的光芒。比玉石更加透心更加温润,比翡翠更加透底更加灿烂。石板路为什么是那么的耀亮,石板路是那么的辉煌?石板路承接着雨雪风霜,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秀骨。
童幼时的伙伴聚集,是在象山半山腰的仰止亭,也称讲经台,是宋人陆九渊大儒传播理学之处。伙伴们虽然都银丝缕缕,而精神状态活跃。童年时,从晨曦过石板路、走花子山,登娘子坡,穿军马场,越海慧沟去砍柴、摘枣;扛水泥包、抬砂卵石、砌墙筑沟、凿钎炸石。虽然往事已矣,提起来还是津津乐道。有人说,现在网络盛行,潜力用之不尽,苦于科技与信息。我说,发展网络信息办企业是利民、利国、利后代的不错的选择。只要愿意做,信息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我来全力担当。大家引起共鸣,提议共同发起,还像当年在山边的石板路集合,团结一心,奔向未来。
石板路啊,石板路啊,我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