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 中美抗灾比较
诗/廖尚光
(一)
灾害如同听命令,一方有难四方援。
官兵迅速达前线,救助黎民勇向前。
(二)
军民抢险勇争先,被困苍生得救安。
壮举惊天惊世界,遥观被困众团圆。
(三)
汶川地震惊天地,华夏空军首上前。
忘死腾云飞跳勇,舍身救出众团圆。
(四)
榕江水患百年遇,部队冲前感动天。
被毁家园难以计。支援百姓也争先。
(五)
纵观华夏遇灾难,部队冲锋总在前。
勇士支援难忘记,每场救助谱新篇。
(六)
以人为本救生灵,涌现群雄百姓称。
捐款捐资天下颂,英豪义举使华兴。
(七)
中央领导指挥强,军队争先上战场。
华夏苍生都感动,救灾事迹永传扬。
(八)
再望霸权遭火灾,无兵抢险扯皮歪。
此时总统推责任,反斥地方政府衰。
(九)
美帝加州被水淹,没兵救助更无援。
死伤统计惊天下,这国人民绝望完。
即兴创作于:2025年7月11日。
解析
这组七绝以“中美抗灾比较”为明确主旨,通过前后对比构建强烈的情感张力,在朴素的语言中传递出鲜明的价值立场,是一组具有现实指向性的抒情之作。
前七首集中铺陈中国抗灾的壮阔图景,以“一方有难四方援”为精神主线,反复勾勒“官兵迅速达前线”“军民抢险勇争先”的动态场景,从汶川地震到榕江水患,用具体灾例印证“部队冲锋总在前”的担当;又延伸至“中央领导指挥强”的顶层部署、“捐款捐资天下颂”的全民行动,多维度展现中国抗灾体系的高效与民族精神的凝聚。诗句中“勇向前”“得救安”“永传扬”等词,直白传递出对国家力量与民生情怀的赞颂,情感炽热而真挚。
后两首笔锋一转,聚焦美国抗灾的困顿局面:“无兵抢险扯皮歪”“总统推责任”刻画行政效能的缺失,“没兵救助更无援”“人民绝望完”直陈民生困境,以“霸权”“美帝”等称谓强化批判意味,与前七首的积极叙事形成尖锐对比。这种对比并非简单的场景罗列,而是通过“有兵”与“无兵”、“担当”与“推诿”、“团圆”与“绝望”的意象碰撞,凸显两种制度下应急响应的本质差异。
艺术上,组诗遵循七绝体式,语言通俗如白话,却因反复咏叹(如“争先”“在前”的复现)形成回环的韵律感,便于情感的层层递进。虽部分诗句为贴合主题略显直白(如“这国人民绝望完”),但胜在情感真挚、立场鲜明,以“事”证“理”,以“情”动人,将抗灾场景升华为对制度优势与民族精神的深沉礼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