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嘉睿,宋钏辅、马鼎钦、郭宇 ,图片:马鼎钦)2025年7月5日,吉林省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穗火青年实践团满怀热忱与敬畏之心,赴往吉林省四平市卧龙泉村及塔子山战斗遗址,领略乡村振兴下新农村的崭新风貌,亲身走过革命先烈的伟大征程,在“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碰撞中,走进了一条践行青年担当的实践之路。耳边拂过阵阵清风,让大地荡起了绿色的涟漪。顺着两侧的广阔玉米田,我们走入了位于四平市铁东区的卧龙泉村。
卧龙泉村因传说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清末民初归属于奉天省,后并入吉林省,这里始终是农耕文明与山野资源交融的典型村落。绵延的丘陵、清澈的泉眼与广袤的林海,勾勒出“山环水绕”的生态基底,为乡村振兴奠定天然优势。昔日,泥泞的村道牵绊着村民的脚步,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着村庄发展。如今,卧龙泉村在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下,完成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华丽蜕变。在生态治理方面,卧龙泉村下足功夫。通过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精心打造湿地净化工程,曾经面临威胁的泉水资源得到系统性保护。如今,“卧龙泉涌”的生态盛景重现,汩汩清泉奔涌而出,滋养着这片土地。作为吉林省“千村示范”创建村,卧龙泉村正以省级专项资金为杠杆,持续完善卫生室、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村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在产业振兴的赛道上,卧龙泉村以特色为笔,绘就了一幅多元发展的生动图景。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通过“合作社+规模化”模式,农民合作社引领村民开启现代农业新篇章,玉米、大豆种植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带动产量与收益显著增长;同时,依托当地独特的丘陵气候优势,积极探索中药材林下种植,为特色农业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卧龙泉村发展机械化种植、特色农业以及文旅产业,体现了产业兴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与湿地净化工程,实现自来水入户、厕所改造等,展现了生态宜居;完善卫生室、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有助于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村民们生活更加富裕,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憩于百年古树之下,实践团的青年们目光所及,是全覆盖的平整水泥路;是谈笑风生的农家小院,袅袅炊烟;是风吹玉米田地的绿色波涛,耳边响起乡村振兴的笑语;是络绎不绝的游客身影;是树立的白皙小楼,鳞次栉比的白砖红瓦,人来人往的乡村驿站;是现代化的全过程机械化农机作业;谱出“黑土地”上“洁白”的产业振兴画卷。
9时30分,实践团的队员们初抵塔子山脚,浓郁的红色历史气息已悄然弥漫于山林之间,浸润着每一位踏上征程的实践队员。这座市区东南的制高点,曾在烽火硝烟中成为掌控铁路命脉、阻击敌军进犯的核心要塞。正是在这片承载着沉重过往的土地上,我们的攀登被赋予了远超于寻常的深意,仿佛每一步都在叩问历史。一场弥足珍贵的攀登洗礼,就此在团队成员心底深深扎下了一颗炽热的红色种子。
拾级而上,脚下是修缮后的登山路,团队尚且气喘吁吁、感到难以消解的疲惫。回溯峥嵘岁月,当年东北民主联军的勇士们,又是怀揣着何种惊天动地的信念,肩扛冰冷沉重的长枪,在密林与炮火中奋力冲上这陡峭的山巅,与占据装备优势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史料犹记,1946年5月18日,仅是那一日,塔子山阵地便承受了敌军暴雨般倾泻的炮火轰炸,战斗之惨烈、牺牲之悲壮,足以让天地动容。英雄们以血肉筑成屏障,用难以想象的重大牺牲,寸寸迟滞敌军北进的脚步,为我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无比宝贵的喘息之机。
山行过半,“铭记英雄历史,弘扬英雄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的信念始终在心头跃动。纵使我们的双腿也几度灌铅般沉重,内心涌动的热忱与敬畏却化为一股倔强的气力,支撑着我们咬紧牙关,向上,再向上。终于,当拨开层层叠叠的枝桠,行至一处视野豁然开朗的转折点,遮挡视线的林木骤然退去,壮阔无垠的沃野、连绵起伏的青色山脊,如史诗般在眼前恢弘展开。霎那间,这大好河山的磅礴景象深深撞入了胸膛,灵魂为之震颤。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士也曾在此处驻足回首,或许就在奔赴下一场血战前,目光所及,是这片为之奋不顾身去守卫的土地——这般壮丽的山河,何尝不是他们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不屈斗志的源泉。
“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根植人民、一往无前”——这用鲜血淬炼而成的“四战四平精神”,早已融入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深处。塔子山阻击战,作为四平保卫战的悲壮终章,有效挫败了敌军的锐气,为东北战局的关键转折赢得了战略空间,在东北解放战争的丰碑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染血印记。如今的山上,矗立着庄严的“塔子山战斗遗址”纪念碑,环绕着英雄广场,蜿蜒的战壕遗迹如同历史的伤疤,无声诉说着过往。这里,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部队官兵前来瞻仰凭吊,汲取力量。
及至峰顶,“浴血丰碑”巍然屹立。一座震撼人心的群体雕塑赫然呈现:英雄们或奋起挺枪冲锋,或相互搀扶支撑,或怒视前方,凝固的瞬间动态激烈狂放,每一个绷紧的肌肉线条,每一处喷射般的力量感,都将战斗的惨烈氛围与英雄们的冲天豪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这片昔日血与火浇灌的战场,凝视这些定格在时间里的无畏身影,历史的重量直抵灵魂深处。朝阳或夕照下,丰碑熠熠生辉,恰似英魂不朽,以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方式昭示着:红色的血脉必将薪火相传,革命的精神永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