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来自崇明又喝老白酒……
宋长星上海
小饭店终于开张了,那是五年前。
饭店是我与朋友一起开的,就在上海叶家宅路口。开张后生意蛮好,每天中市、晚市顾客盈门,有时还要翻台面。
见状,善于抓经济增长点的董事长,注:正科级,某区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因势利导,决定饭店做夜宵。
毕竟是国有正牌企业的高层管理,提出:为了使夜宵经营不失管理,有序、有责,必须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遂四个投资股东夜里轮流当值。
那天,一位崇明朋友向小店推荐大公鸡牌老白酒。我曾在崇明农场耕作过五年,老白酒对我们知青有青春记忆,当年我们知青对老白酒是“让我欢喜让我愁”,就是碰到开心的事,忧愁的事都喝老白酒,且不醉无归。当时我们的流行语:老白酒有后劲,一醉三天不会醒。
当然,喜欢老白酒是因为这酒吃口甜糯,且价格不高。
当夜轮到我当值,怕长夜寂寞,我叫来了我的好友,两位中学同学,并开了瓶老白酒,点了五、六个菜。注:投资人在饭店点菜喝酒要付费的,但打七折。
大家有共识:可以大家拿的企业是搞不好的!
夜色渐浓,陆陆续续来了七、八桌,对只能放十来个小台面的鸡粥店,已经属于风景这里大好了!
其中有一桌是个单身女人,约莫30多岁,她酒量似乎不小,一人竟然点了两瓶老白酒,还点了几个在小饭店算拳头产品的硬菜。
这里不叫女士叫女人,是这个女的看上去有点邋遢,有点憔悴。
每桌各自咀嚼,把酒言欢,偶尔有人忘情失声飙出高音,大家都立刻行注目礼,声音就随之低下去……
有人对酒当歌,做英雄状;有台面觥筹交错奏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只是那独身女人似在借酒浇愁,“咕嘟咕嘟”独自大口喝酒……
幸福的时候总是短暂!约深夜一点多,各桌上菜吃光了,酒喝完了,大家纷纷结账离去……只是那女人还是慢慢吞吞地慢啜慢饮。
又过了一小时,已经是深夜2点多了,那女人还不买单。我想最后一桌了,就跟她先结账,结完账与好友先回去,让服务员跟她耗!
老板嘛 !哪怕是夜黑不见五指,也还是有看得见的优待的。嘿嘿……
我就向那女人走去。那女人满脸彤红,有些醉眼迷离,见我向她走去,忽然大叫起来:“阿呀!我菜也吃了,酒也喝了,却没带钱!”
嗯?碰到阿诈里了?(上海话骗子)。
我走到那女人桌前,厉声问:“你来饭店吃菜喝酒怎么会不带钱?”
“忘记带了!”那女人回答很快很干脆。
看她回答如此迅速准确,我想她没醉,就怒道:你妈的!你诈骗诈到老子这里了。没钱?把衣服全脱了抵餐费。”
那女人听了这话一点不慌,也不着急,悠悠地说:“欠债还钱,没钱用衣服抵,可以的!就是内衣内裤不能脱。”
看她如此冷静,我有点抓狂发急了,一下子不知怎么弄了,我知道是不可能让她脱衣服抵餐费的。
正好我叫来的两个老同学中,一个是区公安交警大队的王警官。我就装腔作势对这女人说:“行!你今天倒霉了,我们这里就有公安人员,马上把你关到派出所去。”
说完我大叫:“王警官你过来!”
王警官三步并两步走过来,我又让他把公安局的工作证给这女人看。虽然王警官是交警,但工作证上只显示区公安分局,并没有交警字样。
那女人看了王警官的工作证, 似乎被当头打了一棒,有些晕有些懵有些害怕。她突然堆笑脸说:“跟你们开玩笑的!我其实有钱的哦!”
说罢她抠抠搜搜掏出钱付给了我,付的时候泪水涟涟。
我就对她说:“付这点你该付的钱,不至于舍不得到流泪吧?你年纪轻轻,怎么会这么糟糕啊?”
这一说,那女的哭的更响了。她告诉我,她今天从崇明来上海,本想住到哥哥家,却被嫂子赶了出来。举目无亲不知走向何处。天黑了,她更苦闷,才来喝酒的。
在我与她交谈的时候,我两位老同学也走了过来 ,参与交谈。交谈中发觉,这个女的曾经在上海卢宫邮市做过多年,有丰富的邮票知识。
说到邮票,她面带高兴,说到的邮票知识让我们听后一愣一愣的。
她谈吐很是不俗,让我对她有些敬意了,觉得她是可以称为女士的。
那位女士付了餐费后口袋里就没有钱了,我动了恻隐之心,就自己付费替她借了个小旅馆……
两位同学问我:“你怎么就大发善心了?”
我说她来自崇明就跟我有缘,又点了崇明老白酒,我们就似曾相识,更何况人都有落难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是应该帮忙的……

【作者简介】宋长星,曾为工人日报记者、劳动报副刊主编,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天柱》、杂文集《真话》、报告文学集《真情》、维权文集《真事》。《民生日记》为他的第五本专著。作者崇尚“文章合为时而著”,总是把笔触深入到百姓之中……
也唱大公鸡老酒
刘生俊
虽然还没去过上海
却时常把你崇拜
你是南宋辣蓼草
在七百年陶罐里摇晃着未来
那把清白糯米蒸腾着凝结着,
晶莹成时光褶皱里深藏的爱
古瓮上那只打鸣的大公鸡
喊开长江口的澎湃
爷儿俩好的爽朗醉倒了火红的老灶台
碗沿边的热气里
父亲的笑纹
在年夜饭桌上散开
我想去崇明岛了
带着芦苇的清香
带着稻穗的饱满
也许还有想跟着喝一杯大公鸡的李白
作者简介:
刘生俊, 网名白云深处,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临西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燕赵农村报》、《奔月文学》季刊、《今日临西》、《冀南文学报》。创作的很多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微刊。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