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辛的楹联创作常渗透哲学思辨,通过历史叙事、生命叩问与存在主义反思展现深层思考。以下结合具体联作分析其哲学表达:
一、《周仁回府》联:忠义与自由意志的辩证
上联以"忍辱负重,为友捐躯"展现儒家忠义观,下联"因情守节历艰危"则转向个体选择的困境。联中"忠义满腔"与"悲愁满腹"的冲突,揭示道德枷锁下人性的挣扎,最终以"弘扬世上善德风"完成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性回归。这种对"道德强制与自由意志"的探讨,暗合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命题。
二、《追梦英雄》联:时空观照下的生命虚无
"万古烟霞浩渺"与"一江风月依然"构成永恒与瞬息的对比,通过"人间千载/天地一瞬"的张力,呼应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的宇宙意识。下联"过眼繁华皆泡影"化用《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将世俗功名解构为虚妄,体现禅宗"破执"思想与庄子"虚舟"哲学的融合。
三、《致敬麦家》联:创作本质的形而上学追问
"文字编织锦绣"与"心灵谱写华章"的互文,探讨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末句"深藏智慧密码/满蕴哲理光芒"以符号学隐喻,暗示文学作为解码存在的密钥,接近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的论断。联中"茅盾奖彰非凡造诣"与"声名远播"的并置,亦批判了世俗评判对艺术本真的遮蔽。
四、《风流联》联:情爱伦理的现代重构
"灵犀一点,本是两心相照"体现纯粹情感的本体性,而"世俗如枷,门楣作障"则揭露礼教对自然的异化。尾句"问苍天,几对真眷侣"的终极发问,直指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人际困境,最终以"共守初心"提出对抗异化的主体性方案。
五、《祝贺阎纲先生》联:知识分子精神的哲学锚定
"九秩春秋犹奋笔"与"一生肝胆未凋零"塑造的"不老松"意象,既承续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又注入尼采"永恒轮回"式的生命强力。"铁骨铮铮评万象"与"冰心耿耿著千章"的二元对立,则完成对知识分子"批判性与建设性"辩证统一的哲学定位。
李含辛的哲学思辨呈现三大特征:历史题材的现代性解构(如《周仁回府》对忠义的再诠释)、意象系统的存在主义编码(如《追梦英雄》的时空隐喻)、传统伦理的批判性继承(如《风流联》对礼教的反叛与回归)。其联作堪称"骈文形式的哲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