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全家福
路边
我第一次吃全家福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十几岁。全家福当然是我们家高手做的,这高手便是我家叔。那时他还不是一级红案厨师,那时也没有职称的说法,他就是宜兴饭店一掌勺的。家叔已经与我们分开,从解放东路搬到了白果巷,自己造了两大间平房。都说城里是寸金地,家叔能弄到两间屋基,不容易。
我不知道这就是宜兴全家福,大哥笑说这是随配,随便什么都可以配进去。我觉得一点也不随便,首先这材料就不是随便能买到的。譬如黑木耳、炸肉皮、水蹄筋和黄花菜等等,有些是因为过节才凭居民供应卡供应一点,有些大约是家叔开后门买来的。那时猪肉也是计划供应的,六十年代前期每人每月只有一两,1972年开始,每人每月可以买一元钱,你是买七角四一斤的猪肉呢,还是买一元多钱一斤的猪腰猪肝,这倒可以随便,不过得起早排队。肉店在早上八九点钟就打烊了,不是你有票就一定能买到猪肉的。
一盆菜里竟有这么多好吃的,还不赶紧狼吞虎咽?我最钟情的还是肉圆鱼丸。象笋干香菇这类素的,只稍微尝一下。那时的人缺油啊,买肉没买到肥的还骂大街呢。家叔问好吃吗?好吃,平素想见都见不到的东西,今天都吃到了,怎么不好吃呢。味道如何?味道?啊,没顾得上尝味道,赶紧把汤舀到自己碗里,喝一口,咂咂嘴,透鲜,真是打巴掌都舍不得放。
家叔说不能闷着头只顾吃,也要知道吃的什么,不然就真成猪了。家叔说这菜有个名堂叫全家福,也叫宜兴头菜,是宜兴饭店的招牌菜,不仅在宜兴有名,在外地也有响当当的名气,因为它还是我们宜兴籍御厨任小园创制的宫廷菜呢。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任小园是随驾御厨之一,有一天没到点却紧急传膳,原来是皇帝私逛民街跑饿了,要开饭。这可急坏了众厨师,三十六荤三十六素有的刚下锅有的还在砧板上呢,怎么办?聪明的任小园灵机一动,把各样材料都抓一点,下锅一炒,加生姜料酒白糖细盐青蒜等佐料,再加高汤加勾芡,一大盘菜几分钟便端到龙席上。乾隆皇帝因为饿,迅速吃了个风卷残云,连连说好吃好吃。吃完才想起来,这什么菜呀,怎么从来没见过?于是传问菜名,任小园是临时抱佛脚胡乱对付的,哪里来的菜名,但对圣明天子,你能实话实说吗?聪明的任小园又是灵机一动,康熙朝创制的满汉全席不是号称一席吃遍天下菜吗?我这是一碗吃遍天下菜,便回答说这叫满汉一家全家福。乾隆皇帝最爱听满汉一家了,这样汉人就不会反对他坐江山,忙说:“好,朕就要天下百姓都有福,以后传膳,第一道菜就上这个。”从此宫里宫外,这道菜就传开了,因为任小园是宜兴人,民间就叫它宜兴头菜,现在婚宴,它还是热炒的第一道菜。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