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陪孙子“练功”记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乙巳年的暑气,像一床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压在武穴城的肩头。我牵着八岁孙子的手往岳家拳武术学校去时,柏油路正蒸腾着白光,空气里飘着晒得发烫的尘土味,蝉在老树上扯着嗓子唱,倒像是为这趟非遗传承的初体验,添了段热烈的开场。
这是孙子头回学岳家拳,十五天,每天两小时。国家级非遗的招式里藏着的刚劲,正等着这个蹦蹦跳跳的孩子去触碰。我替他理了理练功服的领口,看他攥着小水壶,带着点小雀跃冲进开着空调的训练大厅,身影很快混进一群踢腿挥拳的小小身影里。
剩下的一个多小时,便是我这“陪练”的场外时光。头天来报名,想借学校办公室的空调歇脚,财务室的门半开着,里头人说“外人不便留坐”;转去门卫室,昨天试看时还吹过的空调,今儿也熄了声,只剩硬板凳能容身。门卫师傅指了指东边的如意宾馆:“那儿能歇。”我踩着热浪奔过去,服务员笑着点头,大厅的凉风裹着淡淡的皂角味漫过来,那一刻,竟比家里的空调更让人踏实。
第二天送完孙子,再去如意宾馆,却见大厅静悄悄的,空调没开。我半开玩笑问服务员,是不是我这“蹭凉客”扰了人家,小姑娘连忙摆手:“天稍阴了点,就关了。”抬头看,云层确实厚了些,可暑气还像块湿毛巾,糊在脸上黏糊糊的。
马路对面就是市医院,玻璃门一推,冷气裹着消毒水的清冽涌出来。候诊的人们散坐各处,谁也没留意多了个蹭凉的老人。我找了张靠角落的椅子坐下,看电子屏滚着科室名字,听广播里叫号的声音忽远忽近,忽然觉得这陌生的凉,倒比特意寻来的更安稳。
训练大厅里,孙子该在学出拳了吧?岳家拳的“十字桩”要站得稳,出拳要带风,就像这大热天里的陪伴,总得有点韧性。而我在医院的凉风里,望着窗外被晒得发白的路面,忽然想,所谓传承,或许不只是孩子练的招式,更是长辈这样,在烈日下为他寻一方清凉的耐心。
等他练完出来,额头上准会挂着汗珠,拽着我的胳膊喊“爷爷你看我新学的勾拳”。那时我会递上冰好的绿豆汤,听他讲教练怎么夸他“有劲儿”,任傍晚的风把一身热气吹跑。这乙巳年的夏天,岳家拳的刚,祖孙俩的暖,还有这一路寻凉的点滴,都该好好记在日子里。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