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伟伉俪献舞赛里木湖
作者:曹干云
水天上下嵌雪山
远瞧近看玉龙湾
探觅瑶池情未尽
歌舞曼妙唱云端
2025.7.10于南山后海
曹干云先生的《嘉伟伉俪献舞赛里木湖》一诗虽仅四句,却通过多重意象构建出立体的艺术空间。
一、自然意象群:水天雪山的圣境叠映:"水天上下嵌雪山",以"嵌"字将雪山拟作宝石,形成"水面倒影-真实雪山"的垂直镜像结构,暗合赛里木湖"三台海子"的古称(蒙古语"山脊上的湖")。通过"水天(蓝)-雪山(白)"的冷色调组合,强化高原湖泊的澄澈感,与清代诗人祁韵士"澄波不解藏鱼迹"的观察形成古今对话。
"玉龙湾"的双重隐喻:既指雪山轮廓如蜿蜒玉龙(呼应丽江玉龙雪山文化符号),又将湖湾比作龙栖息的玉池,赋予地理景观神话属性。具有质感通感:"玉"的温润与"龙"的灵动,消解了雪山的凛冽感,为后文人文活动埋下伏笔。
二、神话意象群:瑶池云端的仙凡对话——"探觅瑶池",直指西王母瑶池传说(《穆天子传》),清代徐松《西域水道记》已考据赛里木湖为"西域瑶池"。"探觅"动作消解了神话的距离感,将古典仙境转化为可抵达的旅行目的地,体现当代文旅语境。"唱云端"的声景构建:歌声突破海拔限制,与"天山雪莲开在冰峰"(艾青诗)形成听觉-视觉的立体边疆意象。又具有科技隐喻:暗合当下"云直播"等传播方式,使传统歌舞获得数字时代的新载体。
三、人文意象群:伉俪歌舞的情感编码——"献舞"行为的仪式感:区别于普通表演,"献"字包含对自然圣地的虔敬,类似蒙古族"祭敖包"时的舞蹈献礼。伴侣叙事:伉俪共舞构成"爱情、山水"的互文,比拟伴侣形象。"情未尽"的留白艺术:未言明的是对湖光山色的眷恋?还是伴侣间的缱绻?开放解读空间。生态寓言:与当代"无痕旅游"理念暗合,暗示人类对自然应保持"未尽"的敬畏。
诗人通过地理景观的神话化(雪山、玉龙)、神话叙事的在地化(瑶池、赛里木湖)、人文活动的仪式化(歌舞、献礼),完成了三重意象转化。这种写法既延续了边塞诗"奇景+豪情"的传统(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又以伉俪私语解构了宏大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