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二十二期暑期特训营开营仪式侧记
七月的泉州,暑气渐盛,却挡不住爱心与希望的涌动。2025年7月8日上午10时,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掌声雷动,由镇关工委、村党支部联合志愿者福建泉州片区服务队共同举办的第22期暑期特训营在此开营。19名志愿者扎根基层,与干部群众携手,以“党建+志愿”的创新模式,为金山村的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让这个夏天充满成长的力量。
“金山村的暑期特训营能走到第二十二期,离不开吴金斗老校长当年的坚持。”开营仪式上,村党支部领导望着台下活泼的孩子们感慨地说。多年前,时任金山村小学校长的吴金斗深知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看着村里的孩子每到暑假便“放羊”,他心里始终牵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当地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希望能开展乡村支教,当即主动牵线,力促“金山农家学堂”与志愿者团队结对,从此开启了“志愿赋能教育”的篇章。
如今,“金山农家学堂”已成为南安市乡村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从最初的几间旧教室、十几名学生,到如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的标准化教室、覆盖全村适龄儿童的规模化特训营,背后是吴金斗老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更是“党建引领、志愿接力”的生动实践。关工委何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些年,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份‘为孩子办实事’的初心,始终没变。
开营仪式前的互动环节,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以文艺舞蹈、军训及传统文化课程,带领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我想当军人!”小男孩挺起小胸脯,眼神坚定,“就像电视里的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话音刚落,8岁的女孩举手:“我要当运动员,拿奥运金牌,让国旗为我升起!”现场掌声阵阵,更多的声音接连响起:“我想当医生,给爷爷奶奶治病”、“我要当老师,教村里的弟弟妹妹读书”、“我想当画家,把金山村的美景画下来”……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未来的憧憬,更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志愿者认真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梦想,大学生志愿者:“这些梦想或许简单,却是最纯真的力量。我们来这里,就是帮他们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家长们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欣慰。村民看着女儿分享想当教师的梦想,眼眶微红说:“以前暑假,孩子总在家玩手机。自从参加特训营,不仅学到知识,还懂事了不少”。特别感志愿者,让孩子知道长大要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目标。
上午10时整,开营仪式正式开始。志愿者军训潘教官、唐教官的整队引导下,孩子们按大小班顺序,由班主任、助教和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井然有序地坐在二楼大厅。会场内,镇关工委、村党支部、老年协会等单位代表与志愿者共同见证,多方参与的“育人网”清晰可见。
“金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特训营,是‘党建+志愿’融合的典范。”村关工委何主任首先上台致开幕词,他细数多年来的成果:从课程设计到安全保障,村党支部全程统筹,志愿者倾心付出,镇关工委协调资源,正是这样的合力,让特训营越办越好。随后,镇关工委代表上台讲话,言语间满是感谢:“志愿者带着知识、热情和爱心,为金山村的孩子们默默付出,他们教孩子们军训、文艺、传统文化课程,以及红歌红舞等精彩项目,带孩子们拓展了视野,帮助村民解决了暑期生活难题,这份付出难能可贵。”语音落,获得了村民热烈掌声。
当天上午,一件“小事”在实践站里悄悄传开:志愿者在整理场地时,捡到了一位老人遗落的现金,当即交给老人。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虽然钱不多,但你们这心太实了!”志愿者不仅教孩子,还以身作则教‘做人’。拾金不昧看着简单,却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善良比成绩更重要。
特训营的花絮很多,正如镇关工委代表所说:“新的开始只是一个逗号,未来,他们将会继续以党建为魂、志愿为翼,让更多孩子在爱的陪伴下,勇敢追逐梦想,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金山村这个夏天童梦启航,而护航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