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城 印 象
宋世宽
去广州很多次了,但大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来去过一次,大概十几年前,记不清在哪个区曾开展过一次书法交流活动,还在那儿住了两个晚上。
今年6月,由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委员会主办、广州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民进贵州省委会史暨“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骨干会员、”专干培训学习。此次学习为期六天,早上安排专题授课,下午是“现场教学”。早课内容分别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民进会史教育专题讲座》、《当前国际形势解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贵州跨区域产业链体系建设》等。我们住的酒店离学院上课地点十来分钟距离。这是一家普通的酒店,房间面积不大,两人一间,我与遵义来的学员住一块,我无意中得知酒店的住宿价格,要比内地高好些,或许,这就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吧。酒店虽普通,但好在能供应丰富的早餐。学习期间,我们每天基本上步行,可天不作美,淫雨霏霏,时而迷雾笼罩。奇怪的是,虽下雨但没有一丝凉意而闷热,总感觉同等温度要比南方热,后来得知因临海空气潮湿的原因。
我每次走到学校门口都要抬头看那高高的牌坊上的“暨南大学”几个字,是叶剑英题写的,感觉不错,有“拙”“朴”之味,百看不厌。校内树林茂盛,环境优美,里面有多个学院,通往各个学院的道路纵横交错。
广州的街道,似乎“不够用”,机动车在人行道来往穿梭,我与培训班的郭同学并排走在前面,后面的摩托车主不耐烦地说:“不要并排走,这样挡住了摩托车的前行”。“这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郭同学回曰。是的,通常是各行其道。机动车与人“抢道”的城市很少见,一般都是一些欠科学规划的城市呢。
培训期间,每天晚饭过后我都会在酒店下面的街、巷散步走看。这里的街、巷很窄,房屋之间挨得很近,光线很暗,估计房子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这里以餐饮为主,但大多是地方小吃,还有一家贵州餐饮的。在整条狭窄的小巷里,各种经营都在忙着,看来生意不错,屋子里有不少客人。
现场教学,无疑加深了我对广州的印象。此次有多个现场教学点,分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莅校的第一站一一暨南大学校史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红棉心语”党群服务站,民进广东省委会;“中国共产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统一战线发源地”一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一一广州西关永庆坊、以及李小龙祖居等。
暨南大学校史馆,是我们当天到广州的下午在校内就参观学习了,那会才得知暨南大学有近120年的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址上海,1927年更名为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时期,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停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我们根据教学安排,先后到现场教学的几个点进行学习。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以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走进馆内,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下,学员们屏住呼吸,神情严肃,认真的了解回首那段中共早期历史,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进而与中共肝胆相照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凝视馆内,看见韦拔群等先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刹那间,那血雨腥风、艰难险阻、民族危亡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在我脑海闪现……
广东省博物馆,共三大层,藏品以反映岭南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涵盖汉代至清代的珍贵文物,包括西汉琉璃带钩。东汉陶井、元青花船型水注等以及省内各种民间文化(文艺)、雕刻等等数不清的文物,尤其是那一百米长的龙舟,令游客驻足停留。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广东的人文历史。
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人数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这么多人对历史文物感兴趣,我约估了一下,我参观的那个时间段至少有千人以上且九零、零零后居多,但我猜想零零后肯定是正在上大学的学生,还上前询问了几个果真是,我想,有这么多的游客参观博物馆,足见广州的文化氛围。
参观完毕,我与几位学员在门口分别照相,准备取景“广东省博物馆”几个字,我们看了看,那几个字模糊,其中学员王女士说:“像不锈钢烟囱被油烟熏一般,花眉花脸。”再仔细瞧,似乎还有立体的“双影”,这更让字模糊。我与学员王女士对整个博物馆(笔者与王女士均为中国书协会员)的设计开始关注讨论,一致认为从外观的设计与“博物馆身份”不协调而过于“时尚”,无法体现“文物之地”。当然,设计者可能考虑与周边的建筑物协调而作,但这完全背离了“博物馆”身份标签,尤其是馆名,还不如大大方方用宋体字竖着立块牌子,当然,最理想的是找书法名家或文史界书法功夫好的名人题字,那才是与“博物馆”“血脉相连”,才真正的体现博物馆一一“文物”,也才能让“广东博物馆”有“文化”而“鲜活”。
“广东省博物馆”外形设计“美感”缺失,这折射出广东的美育令人堪忧,这也是当下“美育教育”短板的真实写照。扫“文盲”易,扫“美盲”难,这恐怕须从娃娃抓起而任重道远。
每次去广州,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高楼的变化,这或许是广州发展变化的写照吧,不过,这次印象最深,当我走进“国际金融中心”地段,真可谓高楼耸立,上“百层”的有好几栋,“现场教育”那栋高楼就是其中之一,对面还是一百二十层的最高楼,还真想登上看看广州全景,遗憾的是,我们只能站在“教学点”(五十层处)处仰望对面最高楼,俯瞰滚滚东去的珠江。
广州,你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九十多年前的今天在此发动了著名的“广州起义”,你血液里流淌着英雄的基因,加之,难得的地理位置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线城市”,因而,我们期待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龙头”,还应该是文化、教育、艺术等等领域的“龙头”来成为全国兄弟省份学习的标杆。

作者简介:宋世宽 民进会员,职业书家、作家、文艺评论家。《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书法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参加中韩国际书法交流展等。散文、评论等在各类刊物发表数十万字,媒体多次专访报道。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