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我已经踏上慈善公益之路已经十多年了,光是在狮子会中,就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回望过去,这一路上做了很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也确实经历了许多艰辛与不易。但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公益。哪怕在我曾经破产、一无所有、人生低谷最灰暗的那段时间,我依然在默默坚持着这条路。
一路走来,听到了无数质疑的声音。最常听见的是:“你都快养不活自己了,还做什么公益?”、“你自身难保,还管那么多闲事?”特别是在过去那个我曾深处的圈子里,有些人自己从不付出,却对我坚持做公益冷嘲热讽。他们不是不了解,而是不愿看见一个人坚持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我不是不会受到影响,也曾一度怀疑过自己:我做这些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但每一次,我都回到那个最原始的问题上:我做这些事情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获得认可?为了让人佩服?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坦率地承认,在最初开始做公益的那几年,我的确有过想要证明自己的冲动。但当这一做就是五年、八年、十年后,所有的浮躁与虚荣早已退去,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公益,是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依然坚持去做;是真正的利他精神,而非表演式的“道德秀”。
当我一次次在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我真正感受到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我自己。我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坚定,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透彻,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厚重和平和。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人愿意无条件地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最了不起的力量。
这种“愿意”的背后,不是强迫,也不是功利,而是源于一种更高阶的生命理解“本欲渡众生,反被众生渡。”当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内心收获的是力量、宁静和成长。就像每天写文章这件事,看似是在分享给别人看,但事实上,我才是那个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自我思想的清理和深化,每一次思考,都让我更靠近一个真正清醒而自由的自己。
而在我坚持公益、分享、写作的过程中,也逐渐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靠近我、认同我,这种影响力,不是靠金钱、资源堆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和真诚换来的。这让我更加坚信一件事:越是无条件的、纯粹的付出,才越能触达人心、唤醒生命。
当然,我也始终强调一件事:无条件付出,不等于无底线付出。它绝不是倾其所有,不是为别人点燃自己,也不是让自己或家人受伤害的一种“自我感动”。真正的公益,是理性之上的温暖,是有边界的爱,是自我负责之后的外在承担。
我一直说:“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顾不好,却强行去“拯救”他人,那很可能最终是牺牲了自己、也帮不到别人。你看,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这些富有的人,他们并没有把全部财富倾囊而出,却依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推动者。他们做到了“力所能及”,也做到了“无所求”。
相反,很多人总说:“等我有钱了、有时间了,我也去做公益。”但他们从未想过:也许正是因为你没有开始付出,所以你才始终没钱、没时间。这听起来像鸡汤,但是真相往往如此。因为一个人若心中没有“给予”的信念,命运也不会给予他太多回报。财富、能量、机会,本质上都是流动的;你越愿意为别人点灯,自己的路也会越来越亮。
其实,公益从来不是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愿意“看见”,是否愿意“出一份心”。当自己在路上开车,看到马路中央有一块会另过往的车辆有危险的石头,如果是你的话,愿意绕过去之后、停下车在安全的情况下处理,这已经就在行善;如果在高速路上不安全情况下处理,自己会拿起手机报警,请有能力处理的人来解决,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包括我们平时在朋友圈看到募捐项目,哪怕只是五块、十块,量力而行、出一份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善举。
这些小事,是我一直在做的;很多时候,我也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但它们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也感染着身边的人。我写这些,并不是为了标榜我有多善良,而是想用真实经历告诉大家:公益从来不需要多伟大,真正伟大的是那一份愿意发心的“起念”。
哪怕只是发自内心的一句关怀、一次援手、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天,甚至一生。而这一切的根本,其实就是我们是否愿意“看见”、愿意“起身”、愿意“开始”。
虽然这两年我生活于海外,确实很少再参与国内的大型公益活动,但我一直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践行公益。对我来说,公益不是舞台,不是标签,而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从我开始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些力量,是值得我们一生去相信和坚持的。对我而言,公益不是做给谁看,也不是为了换取回报,它是一种对世界温柔以待的方式,更是一种自我净化与升华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守住一份初心;在纷纷扰扰的人群中,守住那颗愿意为他人点灯的心。因为,当你点亮别人的同时,光早已落在了自己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