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41
沂蒙三线红旗颂
(散文诗)
王德玉

雄鹰在湛蓝的天空下翱翔,紫薇花在阳光下纵情绽放。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群山腹地,清澈的沂河水静静地流淌。这里,曾是沂蒙山一处隐秘场所,是我们挥洒青春、并肩战斗过的地方!
让我们溯时光之河而上,追寻五十五年前的峥嵘岁月,美苏霸权搅动世界风云,小小寰球阴霾骤变、诡异无常。珍宝岛上北极熊再燃烽烟,华夏大地列强环伺剑拔弩张。大好河山岂容再遭践踏,钢铁长城亟待构筑万里边防。中央军委69.11会议紧急做出重大部署:靠山隐蔽抢建反坦克导弹三线工厂。
“5823厂”的番号应运而生,通讯地址指向“沂源18号信箱”。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 “红旗”!扎根于沂蒙山麓的穷乡僻壤。举目所见,乱石嶙峋、荆棘丛生、满目荒凉。是的,就在这里,我们开创新的家园,开辟崭新的战场!
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能睡好觉,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为了让伟大的祖国更加安宁,抵御凶猛的虎豹豺狼;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建“三线”、巩固国防!一时间群山沸腾,战歌嘹亮,把 “三线”会战的号角吹响!
怎能忘,一座座帐篷搭建在山坡下,一面面红旗插在山岗上。披星戴月、战天斗地不觉苦;风餐露宿,天作衾被地为床。煤油灯下绘蓝图,劈山开路建厂房。千难万险淬炼着军工人的意志,艰苦卓绝弘扬着的革命理想!
看!各路人马都向这里汇聚,一纸调令就是一道军令状!我来了,来自大明湖畔的泉城济南,告别了繁华省城的鸟语花香。我来了,来自齐鲁瓷都山东机器厂。我来了,来自橘子洲头的湘江岸边,远离了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我也来了,辞别了千年古都西安的城墙。我们都来了,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这都是老军工的骨干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精兵强将!
一批从部队退役的年轻战士,刚刚脱下沾满征尘的戎装,他们满怀一腔赤诚,又投身到三线建设的新战场。大家亲切的称他们叫“转业大兵”,在钢铁熔炉锤炼了坚强臂膀,是工厂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批又一批被称作“学徒工”的知识青年们来了,来自青岛和烟台美丽的海滨;来自“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还有来自红色革命老区的沂蒙城乡。他们都来自“广阔天地”再教育的课堂,为工厂注入了勃勃生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适龄的职工子弟们也纷纷加入队列,他们都是工厂发展的未来希望!
一批刚迈出大学校门的“知识分子”也来了,来自祖国心脏的“北京理工”、来自金陵城头的“南京炮校”;来自千佛山下的山东工大,来自黄浦江畔的高等学府。个个英姿勃发、校徽闪亮!怀揣报效祖国的宏愿,戴着崭新的桂冠,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五湖四海的战友们,熔铸成一个革命大家庭,才让这面鲜艳的“红旗”在沂蒙山麓高高飘扬!
多少个日夜的鏖战,多少次挥汗如雨的拼搏,第一批火箭弹终于下线!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干群的脸庞。靶场上隆隆的炮声震彻山谷,军代表在验收单上郑重签章。胜利的喜报飞向北京,我们收获了无上的自豪与荣光。
1979年,祖国南疆屡遭蛮夷侵扰,自卫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临危受命,排除万难,驰援前线战场。夜以继日的赶制生产,一批批军品直达南疆。一线干群吃住在车间、山洞,辅助人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当战场的硝烟尽散,凯歌高奏,我们赢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与嘉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的阴霾渐渐散去,世界迎来了和平曙光。我们面临“保军转民”的巨大挑战,和“以民养军”的战略构想。老军工献了青春献子孙,一家三代根植同一工厂。我们仿佛成了被国家遗弃的孩子,再也没有往日的喜悦和辉煌。我们困惑,我们徘徊,我们迷茫!工厂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到城市去,到铁路沿线去。减员增效,减低成本,拥抱市场----这是工厂生存的唯一希望。于是,我们毅然告别在深山挣扎,整体搬迁到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开发生产民品养家糊口,军品研制的战略宏图从未遗忘!
2002年工厂再次迎来重大转折,改制的浪潮席卷全国四面八方。断臂求生,破产改制,一时间议论纷纷,人心激荡!有人选择与工厂风雨同舟,共赴未来;有人无奈割袍断义,辞别工厂。从此新的公司诞生了,依然高擎“红旗”的名号,依然保留了军品研制和生产资质。经历了涅槃重生,轻装上阵,焕发容光。军品民品比翼双飞,再创企业辉煌。
而今,五十余载风雨兼程,五十余载历史沧桑。老一辈红旗人早已到了垂暮之年,子孙后代续接了前辈的未竟事业,不忘强军报国之愿,矢志不渝献身国防。让这面由几代人热血铸就的红色旗帜,在齐鲁大地上高高飘扬!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
2025、7、9
个人简介:王德玉,(笔名:璞石),男,汉族,出生于1956年,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夏津县。曾先后就职于新疆三线兵工5214厂和5223厂;1980年调往沂蒙山区(5823厂)山东红旗机械厂工作至退休。多年分别在工厂运输处、销售处和潍坊国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作高层管理工作。毕生与三线军工结缘,献身国防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常以三线军工身份为傲,以宣传弘扬三线军工精神为己任。
现已退休多年,闲居于潍坊市奎文区。广泛交友,闲暇之余以旅游为乐,以诗、酒、茶为伴,以挥洒文字抒发情志。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