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点亮梦想
——读赵国春老师《书里书外》有感
作者:韩湘生
1.《书里书外》的主要内容:
《书里书外》一书,是赵国春老师所写序跋评论集,该书由线装书局出版社于2025年6月出版,收录了他30多年来与书籍相关的序言、评论及随笔作品,共98篇,分为六个部分,包括为文友作品集写的序言、自序、书评等。其中《文友嫁衣》是作者为文友们的文集写的30篇序言;《自拉自唱》是作者为自己的文集撰写的24篇序言和后记;《书里书外》就是作者写的与书有关的8篇随笔;《点睛之笔》是名家和领导为作者的文集撰写的7篇序言;《他山之石》是名家或文友为作者作品写的24篇评论;《媒体专访》是国内主流媒体《人民周刊》《黑龙江日报》等记者对作者的5篇专评。
2.文学的创作经历:
赵国春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理事,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他自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读者》等100多家报刊发表近千篇作品,出版过26部文集,总字数超过900万字,曾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等荣誉。
3.序跋创作背景:
散文集《大家赠书记事》自序中提及,其序跋多源于与王蒙、铁凝等近百名作家的交往,收藏200余本签名赠书,部分附赠言,并从中精选50本作为创作素材。
序跋内容常结合赠书者背景、题签细节及个人阅读感悟、强调书籍作为“情感纽带”与“知识宝库”的双重价值。
4.创作主题与风格:
赵国春老师是北大荒的著名作家,也是北大荒文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担任《北大荒作家》主编,多年来他怀着“割不断的北大荒情结”(见该书《人生的馈赠》),以序言这种研究和评论相结合的形式、指导、扶持北大荒作家的创作实践。这本《书里书外》一书,收录了赵国春多年间为北大荒作家作品写作的序言,“质朴中见真情,平淡中显深意”,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以北大荒文化为核心,序跋多体现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如《北大荒风情录》一书,作品主要聚焦北大荒的历史、文化、地理及风土人情。该作品以文学形式系统梳理了北大荒的垦殖史,并延伸至2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轨迹,填补了相关历史记载的空白。《丁玲在北大荒》一书采用编年体例,全景式记述了作家丁玲1958年6月至1970年4月期间在北大荒长达12年的生活轨迹,通过“到北大荒去”奔赴汤原“转赴宝泉岭”重返北大荒,“永远是北大荒人”五章三十五节的架构,系统梳理其劳动改造、文学创作及群众交往等史实。
评论家的职责之一是揭示作品的内在价值,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深层世界。赵国春老师在序言中深入研究北大荒作家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艺术特色,在小说集《那片土地那片人》的序言里,认为这部作品及时把握了北大荒垦区的改革发展,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来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表明自己的爱情;扎根于社会现实,抒写主观感受为主,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每篇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有北大荒人之间浓浓的乡情在流动”,体现了 地域文学研究的学术背景,展现了北大荒的内在价值和文化魅力。文学风格平实含蓄,注重通过书籍评点展现了作者交游经历与文艺观念。
赵国春老师这本《书里书外》讲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感人的故事 为主线,讲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感人的故事,全文包含着对北大荒黑土地的眷恋,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用满腔热情赞扬了对人类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对时光以日月星辰的感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含的热情,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刻画流畅的叙述,真实的再现了那个年代人,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以散文神韵诗的旋律,深深切切感人肺腑的把回忆眷恋,把思念,一片片,一章章,一段段,象春天的倔强,夏天的热烈,冬天的气息一样,让我们在书里书外的行间中,去思念那个年代那些真诚。
赵国春老师在古稀之年,倾心打造的《书里书外》这本力作,也是他在文学造诣上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深读的好书,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
作者韩湘生简介:
韩湘生,男,北京人,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后调入六师工作。毕业于北京影视艺术学院,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文学月报》杂志社常务主编,《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海岛作家村签约作家,至今已发表作品1600余篇,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出版了个人专辑《那一片遥远的山林》《梦中的白桦林》《岁月的歌吟》等,都已被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