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深处的淬炼
文/骆自星
淡蓝色的泳池如沉睡的碧玉,马赛克瓷砖在深秋阳光下泛着清冷光泽。一霎间,阳光穿透玻璃穹顶,将水面铺成流动的碎金。波光晃动处,一个穿着红色泳裤的小小身影,怯生生立在池边白瓷砖上。
这便是我的小外孙涂唐翊。
第一次站在泳池边,当妈妈抱他踏入亲子区,水刚漫过脚背,他便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哭,双腿拼命蜷缩,身子在妈妈怀中剧烈扭动挣扎。
教练走来蹲下,变魔术般掏出一只小黄鸭:“嘿,小勇士,想和鸭鸭玩吗?”
哭声渐弱,他泪眼朦胧地望向那只橡皮鸭。教练将它轻轻置于水面,鸭子随微波轻晃,憨态可掬。
“它不会沉吗?”小外孙抽噎着问妈妈。
“当然不会,水会托住它,就像托住你一样。”
那天,他终究没有下水,只是坐在池边,在妈妈和教练的陪伴下用脚尖轻点水面,看涟漪一圈圈荡开。那幼小的心灵里,水的狰狞似乎褪去了一丝。
第二周,他换上了蓝白红三色小泳装。站在及腰的亲子区,双手死死抓住池边,指节泛白。教练并不催促,只是站在水中张开双臂。
“数到三,教练就接住你。”
“一!”他的牙齿开始打架。
“二!”小腿如风中芦苇般颤抖。
“三!”
扑通!小外孙紧闭双眼跳下。水瞬间裹挟了他,气泡在耳边咕噜作响,慌乱的手臂胡乱挥舞,直到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他稳稳托出水面。
“咳咳!”他呛了口水,眼眶泛红。当发现脚稳稳踩在池底,水只及双肩时,惊讶瞬间驱散了恐惧:“妈妈,我没沉下去!”
四岁半,他正式踏入游泳训练馆。25米的泳道像一条笔直的航道,1.6米的池水宛如一块透亮的液态玻璃。顶灯的光束穿透水面,在马赛克砖上织出不断变幻的光网——他哪会知道,那是时间为他铺就的第一条星河呀!
教练的哨音刺破水汽:“下水,手扶池边。”
他缓缓滑入水中,手指如抓住救命稻草般死死扒住池壁。
最初,教练宽厚的手掌总稳稳托在他腹部。直到第四节课,一个微妙的瞬间,教练的手悄然撤离,那小小的身体竟神奇地在水面漂浮了足足8秒!
成功漂浮那日,小外孙兴奋地在池中扑腾,溅起大片水花。教练递来一块浮板:“接下来,学打腿。”
训练进入第三周的打腿日。空旷的浅水区,只回响着他奋力扑腾的水声。他像只搁浅的小海龟,趴在浮板上机械地摆动双腿。大腿内侧火辣辣地疼,新泳裤边缘磨红了一片嫩肉。
“再来一次!”教练的声音混着泳馆空旷的回响。
睫毛挂满水珠,分不清是池水还是泪。酸胀感从脚踝直窜腰眼,他把脸偷偷埋进臂弯蹭掉泪花。
“再坚持五个来回!”
小外孙吸吸鼻子,喉间泛起咸涩。他重新趴下,小拳头攥紧浮板边缘,更用力地打起水花。飞溅的水滴里,无声地混入了他的泪珠。
“市里有个少儿游泳联赛,”一次训练后,爸爸递来报名表,“想试试吗?”
他的手抖了一下,“25米自由泳打腿”几个字像小鱼在眼前游动。“我能行吗?”
“水会告诉你答案。”爸爸说。
比赛日,游泳馆人声鼎沸。小外孙站在出发台,小腿不受控制地发抖。
“各就位——”裁判声起。
他手指扣紧出发台边缘,心跳如擂鼓。
“嘟!”发令哨响。
他蹬壁的瞬间迟滞了一拍,身体向前冲去时,左右两侧的雪白浪线已在前面铺展开来。
他狠狠吸一口气埋下头,牙齿几乎要嵌进浮板边缘,双腿瞬间化作引擎,疯狂地上下鞭打水面。
指尖刚触到终点池壁,显示屏的数字便跃然而出,漾开胜利的笑意。
教练将他拉出水面,用毛巾裹住颤抖的小身体。
人生首赛,他竟摘得银牌。
自那个夏天起,训练强度陡增:每周四到五练,每次一个半到两小时。比赛也接踵而至,浙江、江苏的泳池都留下他的身影,技艺在较量中不断精进。
IYSC青少年游泳挑战赛池畔,弥漫着浓烈的竞争硝烟。清澈池水在聚光灯下激荡,每一次入水都如投身沸腾的蓝宝石。小外孙,正是这片水域耀眼的挑战者。
这场鏖战,他不仅应战,更以“一金二银三铜”六枚奖牌的战绩,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水中华章。
六枚金属的太阳,叮当作响缀在小冠军颈间。他孩子气地踮起脚尖,身体微仰,试图平衡这“甜蜜的负担”。瞬间,所有奖牌哗啦滑向一侧,沉甸甸地悬垂,如同秋日枝头被丰硕果实压弯。那微微弯曲的脖颈,不再是单纯的承受,而是一种谦逊又昂扬的姿态——仿佛向今日辉煌致意,又似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冲刺。
冲刺,旋即而来。
上海市“六一”娃娃杯游泳赛开赛在即,全市40家单位及俱乐部的2515名小选手摩拳擦掌。我的小外孙,亦在其列。
孰料,距比赛仅剩两天,他额角滚烫,体温升至37.7摄氏度!
妈妈焦灼地翻着手机:“美团买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姥姥小心贴上退热贴。爸爸在阳台踱步,压低的声音满是忧虑:“教练,万一到时还烧……”
“发烧也没事!”小外孙接过话头,语气笃定。
他埋首膝上的《超级英雄桑米》绘本。台灯光晕温柔笼罩着覆有退热贴的额角和沉静的眉眼。那小小的冰蓝岛屿,仿佛载着他无声的决心,稳稳驶向粼粼碧波。
出发前,耳温枪轻触耳道——37.3℃。
他站上出发台,一如拉满的弓弦。额角或许残留着昨夜低烧的余温,但此刻,全身肌肉紧绷如弦。发令哨刺破空气的刹那,他如炮弹般射入水中。
碧波不量体温,只载勇者;浪花不惧微热,只映星光。
他俯身抱紧浮板,双腿如小马达般飞速翻腾,水花在身后飞溅。双唇紧抿,屏息凝神,小脸憋得通红,身体却似离弦之箭破水飞驰。临近终点,双腿爆发出最后的力量,水花汹涌,率先触壁!记分牌亮起:21.35秒!
稍作休整,25米自由泳比赛开始。清亮水流滑过身侧,他奋力划臂,双腿交替拍打水面,碎玉般的水花飞溅。终点似乎遥不可及,岸上呼喊声骤然拔高,终点线已近在眼前!他拼尽全力冲刺,小手奋力前伸,指尖抢先触壁!记分牌亮起他的名字,紧随其后的是金灿灿的数字:18.42秒!
“双冠王!上海6岁组第一!”我敲下这行字,即刻发往朋友圈。
这两枚小小的金属,不仅映照出水花四溅的激烈角逐,更铭刻了一个孩子用全部力量丈量的25米——泳池深处那些扑腾与挣扎,最终淬炼成童年初尝的胜利勋章。
原来,生命最初的竞逐,是在这水花飞溅的蓝色跑道。
无论前路如何崎岖,我相信,这片蓝色泳池所赋予的勇气与力量,必将成为他最坚实的支撑。
奔涌吧,泳池少年!
作者简介:
骆自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兵妈妈》(中国文史出版社)、《传承》(人民日报出版社)、《长风破浪》(光明日报出版社)。报告文学作品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