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照汗青——抗日英烈周元将军传略
一罗培永
周元,字凯之,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广西苍梧广平镇调村。此地群山环抱,民风剽悍,自幼目睹列强欺凌、百姓困苦,少年周元便立下“驱除鞑虏,振兴中华”之志。1904年,他毅然投身陆荣廷部,凭借过人胆识与军事天赋,从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桂系军中悍将。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周元率部转战湘、鄂、赣等地,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恶战中,他身先士卒,以“有进无退”的气势屡破强敌,为北伐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8军173师副师长的周元,望着满目疮痍的故土,在誓师大会上振臂高呼:“日寇不灭,誓不还乡!”随即率部北上抗日,先后参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在淞沪战场,面对日军海陆空立体攻势,他指挥部队在战壕中坚守二十余日,与敌反复争夺阵地,麾下将士伤亡过半却寸土不让;南京保卫战中,他率残部掩护主力撤退,于炮火中杀出重围,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防线。
1938年春,徐州会战爆发,日军妄图打通津浦线,南北夹击,一举摧毁中国抗战中枢。周元临危受命,率173师517旅千余官兵驰援蒙城,此地为徐州西南屏障,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他抵达蒙城后,立即构筑工事,动员百姓坚壁清野,将城墙改造成坚固堡垒,在城外埋设地雷、挖掘壕沟。面对日军矶谷廉介师团万余精锐及数十架飞机、坦克的凶猛进攻,周元沉着部署:“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誓与蒙城共存亡!”
3月28日拂晓,日军发起总攻。飞机轮番轰炸,城墙多处坍塌,周元亲临城头指挥,带领士兵用沙袋、石块填补缺口,以步枪、手榴弹还击日军。激战至黄昏,日军突破东门防线,周元率敢死队持大刀冲入敌阵,刀光闪烁间,日寇血肉横飞。次日,日军增兵围攻,城内弹尽粮绝,周元将指挥部迁至城隍庙,继续组织巷战。他手持双枪,击毙数名日军,高呼:“中华儿女,宁死不当亡国奴!”
3月30日,日军调集重炮轰塌城隍庙墙体,周元身中数弹,血流如注,仍挣扎着用最后力气击毙一名日军军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怒目圆睁,用尽最后一丝气力高呼:“中国万岁!”壮烈殉国,时年45岁。日军见其凛然之姿,亦为之震撼。战后,蒙城百姓含泪收敛将军遗体,发现其双手仍紧握枪支,指甲缝里嵌满敌人血肉。
周元将军牺牲后,举国悲恸。李宗仁亲书挽联:“蒙城一役,气壮山河;将军忠勇,光照千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其事迹载入《中华英烈传》。如今,蒙城烈士陵园内,周元将军纪念碑巍峨耸立,碑文铭记着这位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他以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其忠肝义胆、铁血丹心,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苍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勇前行。
苍梧年少志如钢
投笔从戎战四方
淞沪烽烟披血甲
蒙城铁壁铸忠肠
孤军浴血危城守
双枪杀敌浩气扬
碧血千秋昭日月
英名不朽永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