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紫茄垂落
【活动时间】2025年7月9日
【主持人】孙永霞
【上刊诗人】 李树长青,马文斐,张建刚,逍遥舟子,李良英,彭珍海,唐朝小雨,古月,刘海平(高山),书剑斋主,陈晔,阎晓文,马连山,张增敏,李吉伟,乔安娜,吴会茹,杨国堂,杜海欣,周雪平,王进龙,张巧彦,邢剑君,魏风仙,赵章柱,张洪艳,清猗。

紫茄垂落
文/李树长青
略带羞涩似邻家嫂子
低着头总是多做事少说话
倒挂悬空寺仍想着乡亲
朴素的紫色含着微妙
相信成功七分靠得是打拼
从喜欢田园生活而开始
如俯身泥土的农人
沐浴阳光也接受火烧云
听蝉鸣飞过绿水青山
不断的被剪刀取走
肉身在厨王争霸中爆红
轮回转世如花落花开
紫茄垂落
文/马文斐
在片片绿叶间
紫茄似神秘的铃铛
身披深紫的衣裳
于岁月里静静生长
在药典中寻找踪迹
那些泛黄的书页间
藏着不为人知的能量
是清热消肿止痛的秘方
像隐匿于人间的精灵
把自身化作疗疾的良方
当阳光洒在斑驳的菜园
它带着使命闪耀微光
紫茄垂落
在时光里留下一抹珍藏
以独特的身份
默默守望着生命的安康
紫茄垂落
文/张建刚
故乡七月
是各种各样的蔬菜秀美的季节
西红柿秀出拳头大的红玛瑙
黄瓜弯成最谦卑的月牙状
串蔓的和不串蔓的豆角
在南风里摇响翡翠一样的哑铃
母亲一双巧手栽种侍弄的茄子
长的滚圆的如皮球般的紫珍珠
长的狭长的似垂挂的紫葫芦
把它们比拼起来,各有千秋
美好起来都是故乡紫茄子的家族
母亲走了,总感觉菜摊超市的茄子
没有了母亲种植的形状和亮度
回到老家到菜园里看,空荡荡的
除了疯长的花草,垂挂的缺失
从入伏的小暑一直到霜打的秋天
紫茄垂落
文/逍遥舟子
烈日暴晒,阵雨淋浴,
却养育了夏天的魅力。
豆角累累像丛生的仙人指,
把谦逊的方向指示。
西红柿大红、黄瓜湛绿、紫茄低垂,
房前的菜园子像每天上漆一般炫丽。
真想做园子的一种蔬菜,
生鲜活香,惹人欢喜!
紫茄垂落
文/李良英
你不经意时吃掉的
也许是一副千古名画
阳光将它釉彩的光泽
染色给蓝天
看,一颗两颗
垂落的那么自然
带着晨露的紫茄
在唇齿留香,而画正随晨露消散
想起小时候
看一个少女踮脚弹掉情人肩上的茄花
紫茄垂落
文/彭珍海
藤蔓垂落夏日的重量,
紫茄在风里微醺——
一串欲坠的私语,
悬在七月的眉梢。
阳光浸透薄如蝉翼的皮囊,
泥土的甜在脉络里游走。
指尖轻触的刹那,
整个夏天便从裂缝中溢出蜜来。
那抹紫影忽然浮现——
是谁家姑娘的裙摆,扫过田埂的琴弦?
云朵在茄架间小憩,
压弯了整个午后的梦境。
蝉声啊,请捻得更慢些,
让这紫色的低垂,多盛几勺光阴。
待暮色来尝时,
枝头还悬着未摘尽的甜。
紫茄垂落
文/唐朝小雨
有理想的蚂蚁爬上茄棵
果然就长成油亮闪烁的茄子
那滑了一脚跌下去的
便有些丧气和失落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
整天攥着拳头,仿佛随时准备打架
七月一天重似一天
名词们都晒黑了,沉甸甸的
山里的孩子嘴巴不甜
我们不是招人喜欢的苹果
我们没有西红柿鲜艳的服装
也没有丝瓜修长的裤腿
紫茄垂落
文/古月
在七月,我来阅读每一片叶子的温度,像审视一个个
故事,唯有紫色的茄子,推开留白的阳光,
来回穿梭的飞鸟,也在枝权间留下干净婉转的修辞。
故乡的物语、晨露携带快乐的风声,茄子、大葱打开
岁月的密码时,有更多动词、名词相互致意。
让我与你的小暑,对饮一盏时光。那一声声蝉鸣在
结绳记事,垂落的紫茄也和我点头致意。
草尖上的故乡,此刻意象的纷呈,化作岁月的低吟与
浅唱,季节的叙事仍然保持着夏天的走向,
在草木之上依然涌动白云和蓝天,涌动鲜活与饱满。
疲惫的枝头在飘下槐米时,又在萌发几粒新词。蝴蝶的
一双翅膀,也飞出简约的意象。现在,我能清晰地
叙述一枚叶子和那只茄子的纹理,说出感恩、说出爱。
紫茄垂落
文/刘海平(高山)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紫茄垂落
就像是个古老传说
只是人间匆匆一过客
看到紫茄不由使我
想起那段艰苦岁月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
能吃上口茄子就大葱
我敢说胜过现在的白吉馍
记得儿时的夏天
菜园子我去的最多
清晨可以去那里找蝉壳
摘豆角、西红柿、黄瓜
捉蜜蜂、抓蝴蝶
还可以欣赏满园子的花朵
咦!突见一紫茄垂落
不知是它自甘堕落
还是谁惹得祸
辜负了农民辛劳和日月
让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舍
紫茄垂落
文/书剑斋主
欢迎河水张开臂弯
把孩子们的暑气揽入清凉
欢迎青草俯身低唤
任羊群把白云种在山坡上
欢迎紫茄解开衣裳
将禁苑的美丽还给夕阳
紫茄垂落
文/陈晔
苹果砸住牛顿
紫茄的理想是想和苹果一样
它砸住了人间烟火
在乡愁中曲曲弯弯
有家牵牵扯扯
不能南下北上
在茄棵上修炼成玉观音
紫茄垂落
文/阎晓文
紫色的枝杆
绿色的叶子
开着粉红色的花朵
有的造出一支支手榴弹
有的生出一枚枚恐龙蛋
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
一个亦真亦幻紫色的梦
受人爱戴,招人喜欢
那些红的发紫的事物
其结局最令人惋惜
2025年7月9日
紫茄垂落
文/马连山
福田沃地总能闲栽
一垄垄辅食的佳蔬
茂盛的秸秆
长满丰厚的紫叶
在炎炎夏日里
挂起明亮的茄果
风总想把它摇落
然而它的脐根很坚硬
雨总想把它打落
然而它的蒂结很柔软
即是熟成干扁的蔫包
也不会脱离母体
紫茄的生命力很顽强
它像一棵小树
扎根在田间 农院
用最饱满的热情
回报辛勤的培养
不求华丽的色彩
只求朴实的奉献
紫茄垂落
文/张增敏
暮色在藤蔓间织网
叶下露出半掩的紫茄
微风是连接太阳与月亮的使者
紫茄是月亮最深情的呓语
藤蔓挂满了蝉鸣
颗颗露珠是星星的叮咛
紫茄的心事一粒粒挤满胸膛
延伸成大大的问号
悬在季节的枝头
紫茄的弧度折射出最美的光影
在张扬与低调中
等待一场无声的叩问
紫茄垂落
文/李吉伟
皮肤黝黑发亮不是病
那是农人独有的色彩
就像那个晒得如紫茄子般
的老钓翁,用不毛之地
成为一个让非洲人看了都
自叹不如的颜色
深夜在大街上撕心裂肺
展示自己才华的镜头里
梦想着成为超级网红
然后日入万金过上
财富自由衣食无忧的生活
紫色的茄子花开了
果子由白变青
红到发紫时
成为刀俎端上桌
紫茄垂落
文/乔安娜
形似辣椒和豆豆儿
又如黄瓜丝瓜和苦瓜
没有攀缘和依附
志远独自垂落不傲娇
青衣绿袍和红衫
见多也就一般般
茄子着身紫袍显贵气
别具一格典雅型
紫茄垂落有一品
人间烟火冲第一
油盐酱醋全吸收
哪怕削皮剁肉皆自如
紫茄垂落
文/吴会茹
青梗在暑气里弯成问号,
把整个盛夏的重量,
坠向泥土的答案。
昨日是淡紫的星芒,
今日是低垂的沉默,
明日将变成釉光。
所有昂首的花,
都学会了,
用弧度来丈量时间。
紫茄垂落
文/杨国堂
紫茄垂落时
在正午的阳光下
弯成一道未完成的问号
它曾与花朵争辩
绽放的姿势是低头还是弯腰
直到把漫过藤蔓的月光
压成一道柔软的弧线
所有答案,终将熟成
谦卑的弧度
紫茄垂落
文/杜海欣
总感觉年纪大了
就会有那么多的回忆
看到紫茄
就想起小时候吃茄子大葱的经历
想想也皆是美好
那时候家里穷
什么也想吃却吃不起
现在什么也吃得起
却不知道吃啥了
像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们再也回不去从前
无论好与坏
都化成过眼云烟
宛如茄子的陨落
宛如变得世故而狂躁的你和我
紫茄垂落
文/周雪平
紫色的茄夹
带着淡淡的清香
闯进了夏日
几朵粉色的小花
跳跃在枝头
叶子挡不住的风情
被阳光直射
拿起相机收纳一缕清新
掠过枝干捕捉自然的给予
仿佛念起年少气盛的小名
不带丝毫微尘
几十年的烟火味
不曾远离
种植的诗行里满是温馨的紫色句子
紫茄垂落
文/王进龙
竹架上悬着的紫
正把影子浸进潮湿的泥土
蒂头的褶皱里
藏着整个夏天没说出口的饱满
它们懂得弯腰的哲学
把深紫压成弧
像奶奶晚年的脊背
托着一串沉甸甸的黄昏
当最后一颗坠向竹篮
藤蔓仍在摇晃
仿佛大地在轻轻拍它的肩:
落吧,把青涩酿成时光的酒
紫茄垂落
文/张巧彦
它喜欢把自己弯成一个待解的问号
用月光来打捞沉底的心事
暗藏的私语
从泥土里一个冒尖的念头开始
跟着雨的节拍
开始攀援
风开始把一盏盏紫灯笼
系在未眠的蝉鸣中
饱满的六月
促使它松开攥紧的小拳头
让所有的籽粒开始
练习跳伞
紫茄垂落
文/邢剑君
隔着一条水渠
闻到了菜园子的味道
把十几岁热闹全放进水花
浪里白条
只为隔岸那茄子黄瓜
年过多时
依然想到那青春的茄子
挂在记忆的中间
紫茄垂落
文/魏风仙
长大的紫茄 像山里的孩子一样怕生
藏在硕大的茄叶下 不肯露面
母亲小心翼翼地掀开叶子
用剪刀将紫茄剪下来
一篮子紫茄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憨厚敦实 肥硕健壮
母亲把这些孩子们领回家
梳洗打扮成一道可口的农家菜
父亲呷一口老酒
通红的脸上流露着幸福和满足
紫茄垂落 一道田园风光
紫茄垂落 一片人间烟火
紫茄垂落
文/赵章柱
暑气正盛
腰弯的茄子引我前行
紫色的面皮
谦卑的身形
不知怎地想起宋公明
呼保义 表忠心
杏黄旗 向朝庭
将水泊梁山的众好汉
引上屈膝招安的邪径
都说情义深厚
都讲初心坚定
义字的写法大不相同
当心有人苦口婆心
把人们带向虎狼穴洞
呀 且住了
今日吃醉了跑题了
从地上跑到九霄云层
紫茄垂落
文/张洪艳
紫茄长着长着就甩掉了粉色的小花
然后就把自己不自觉地弯成一个问号
走进它你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给这夏日带来一丝惬意
它们头上的几朵小花
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窃窃私语
谈论着白天遇到的所见所闻
它们为了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会偷偷地躲在叶子后面隐藏起来
尤其在下雨的时候
它们会随着雨点的节拍
不断顺着藤蔓向上攀援
它们倒挂在藤架上
就像一盏盏紫色的小灯笼
紫茄有肥硕的憨厚的
有苗条的精致的
它们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很喜人的
紫茄垂落
是小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紫茄垂落
这里装满了温馨的紫色的诗句
紫茄垂落
文/清猗
那些紫朵落了
果实成为紫色的裙摆
这新鲜的菜蔬,接了豆角的班
配上腌肉或辣椒,蒸,炒,炖
市井的布衣之乐也!
记得《红楼梦》有道名菜曰
“茄鲞”
像极了烈火烹油地贾府
在太虚与现实之间,兜兜转转
成为迷失的羔羊
茄子始终不言不语,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像极了东坡肉与随园食单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背
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