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宜阳柳泉镇鱼泉村人,很早就听他讲述过鱼泉村名字的由来。故事唯美,情节委婉,脍炙人口,耐人寻味。那时,我便心存向往。
传说有两种:其一,据记载在汉光武帝时,有一将军骑马路过此地,偶遇一只白鹿,同时空中有仙女手持花瓶飘然而过。白鹿朝着仙女前行的方向跑去,将军追至白坡,箭射白鹿,白鹿消失后,只见箭直扎于地,将箭拔出后涌出一泉,称白鹿泉,后来泉中有金鱼遨游,所以得名鱼泉。
其二是相传后汉建武三年(27 年),汉军捕虏将军马武西平赤眉凯旋东归,途经白岭凹遇白鹿,将士追逐至秦山之阳,白鹿用蹄刨地未见水出,此地名为“白盘”(音转“白坡”)。白鹿继续南逃至村南又刨一蹄后隐地无踪,旋见清泉涌现。此泉名“鹿跑”,又名“白鹿”,《水经注》称“禄泉”,民间称“龙池”,因池内有鱼,也叫“鱼儿泉”,简称“鱼泉”。
两种传说都与白鹿有关,鹿是祥兽。可见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由来已久。
很早就想见见大龙池,领略其翩翩风采。来宜阳四十多年,无缘相见。今年六月底,总算机缘巧合,蒙鱼泉村村民许令升老先生诚邀,终于得尝夙愿,终能饱览龙池风采。
大龙池,一池清水,幽绿澄碧,蓝天白云映衬其中。四周围以水泥栏杆,把“龙池”呵护的严严实实,龙池南由小渠与东边的莲花池、西南的牡丹池相勾连。由于今年天旱,水位下降。水渠中蔓草萋萋。由于时代变迁,房屋改建,当年的梅花池,菊花池已荡然无存,给鱼泉村以及游人留下无比的遗憾!
龙池的水瘦骨嶙峋,可遥相呼应的龙王庙却泰然处之,冥冥中的龙王更是熟视无睹。可见天上真的没有龙王,人间只能靠科学靠勤奋。
伫立在龙池旁,一任夏日的阳光炙烤,我不禁感叹,鱼泉村有如此一泓清碧,实乃村民之幸。锺灵毓秀,那汩汩的清泉哺育了世代的村民,滋润了亘古至今的土地,万物被泽,欣欣向荣。
看完龙池,我们趋道去观瞻了许老先生的老宅。老宅两座,分别坐落于大路南北。南边的宅子土墙遍体鳞伤,房顶坍塌,可见天日,院内杂草丛生。房内物什杂乱无章,已无法住人。宅主是位年逾九旬的老妪,看上去像似六十岁的容貌,听老许说这里的人们普遍长寿,耄耋之人不下十位,追根寻源,与这里的水土不无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水土神奇微妙。
路北的房屋,虽然也是土木建筑,可较路南的房屋好多了。闲谈中正好遇见一长者,大约七十多岁,精神矍铄,白发鹤颜。谈及路北的房子的掌故,那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房子原主人,人送绰号“老邪神”,早已作古。因为其行事总爱反其道而行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每每所言之事偏偏言中实际。传说“老邪神”家正门向南。“老邪神”口无遮掩此门出入者,经他之口说出,总能一言成谶。而他出入平安,若无其事。他故去后,正门封死,在东边开一侧门,人们出出进进,平安吉祥。说话的这位长者就住在其房中。据他说,此房冬暖夏凉,春安秋泰。孩子们屡屡劝他搬进新房,他都每每婉拒。
这么古老的房子,带给人们的是乡思乡愁,这么质朴的人们带给来客的是善良勒劳。
世上事谁又能说得清,不幸的事偶尔言中是碰巧,屡屡言中,就让人匪夷所思。智者所以为智者,就是他能预料常人所不能,智者被明者奉为贤达智囊,可老百姓觉得“邪乎”。殊不知,事物是蕴含着潜在规律的。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顺着事情发展的规律,合理的推理,逻辑分析,对风险的预估评判,从而达到未卜先知者,让人不可思议,让人奉为神明,让人钦佩不已。
接近中午,我们一行数人被邀至许府。农家房舍不讲究,可许令升先生是讲究之人,西瓜待客,谈笑风生。许先生是莲岳联谊会资深会员,擅画能诗,最重要是人品道德至高无尚,由于疫情与莲岳会员失联多年,今日相见激动不已,一种肺腑之言难于言表。
这次鱼泉之行受益良多,同道者相谈融洽,志同道合。其乐融融。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