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饭
文/毛韬
前一阵子,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繁花》播出之后,还是获得了广大观众们的好评,尤其是对其中的沪语版电视剧,更是引起了许多老上海人对日日“吃泡饭”的调侃谈论。
当然,该剧中的所有演员,几乎都是吾的晚辈们了,可能只有剧中的那位演“老爷叔”的游本昌先生,岁数要比吾大一些。但是,他也当不了吾的“老爷叔”,最多只能当吾的好哥们。因为,吾的爷叔辈的人,全都是一百多岁以上的人,也早就已经都“入土为安”了。
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专门介绍过去老上海人吃泡饭的几个镜头。但是,随便小朋友演员怎样演,也演不像昔日老上海人吃泡饭时的那副模样。
因为,这些70后、80后的小朋友们,都不是从小到大吃泡饭长大的,而都是阿爸姆妈每天老清老早跑去马路上点心店买回来的中式早点,或者是西式早点,让他们当作早饭吃的,他们从来不肯在屋里厢吃碗泡饭后,再去上学堂的。
所以讲,这让真正的老上海人们一看,就知道是小朋友演员们在装模作样吃泡饭,只是逢场作戏罢了。
吾辈却是靠着吃泡饭才长大的人,而且吾觉得若是没有靠吃泡饭长大的上海小囡,今后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老上海人”。
过去,那怕侬是很有钞票的人家,包括昔日的黄金荣、杜月笙等有钞票的人家,也是经常吃吃白泡饭的。他们吃泡饭,不是为了省下几只铜钿,而是他们觉得早上吃吃泡饭,能够清清肠胃。因为中饭、夜饭和夜宵吃的荤腥油水太多了。每天早上起床后,已经实在没有胃口再吃鸡鸭鱼肉等荤腥菜了,弄一小碗白泡饭吃吃,反而倒是清清肠胃。早上辰光,吃碗泡饭,人的精神面貌,也会好了许多。
当然,吾前面所讲的,若是没有靠吃泡饭长大的上海小囡,今后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老上海人”这句话,是要把我们的晚辈人排除之外了,他们虽然也是上海人。但是,他们从小就不喜欢吃泡饭,只喜欢吃中式点心或者是西式点心。所以,即使他们将来也老了,也称不上是从“沪渎市井人家”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人。
当然,吃碗“泡饭”呒啥稀奇,它根本不是上海人的独有嗜好,也称不上是上海“魔都”的一张名片。但是,它却是老上海人讲究做事情简捷而快速的一种效率和精神,这就是上海人家“泡饭效率”的速度和精神的最好写照。
过去,就连绍兴人鲁迅居住在上海时,他也喜欢上吃泡饭了。早上,鲁迅喜欢用鲜鱼汤烧煮泡饭,这就是将鱼头和鱼骨熬制出的浓郁汤汁用来烧泡饭。然后,再细细地去品味鱼的鲜美味道,这可能是绍兴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喜欢吃海鲜的原故。
那么,像吾辈市井生活吃了一辈子“上海泡饭”的地地道道七十、八十、九十岁老人,又是怎样吃泡饭的呢?
上海人为啥喜欢吃泡饭呢?对于这个问题在《繁花》中,就连自称是“上海老爷叔”,都没有讲清爽的事情。因为那位“老爷叔”并非是真正的老上海人,他是一位江苏泰州人士。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让我这个正宗的“上海爷叔”来代替《繁花》剧中“上海老爷叔”简单讲一讲吧:
在远古时代,上海这个地方还没有形成陆地滩涂。一直到了西晋时期,大概距今一千六、七百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渔村。在吴淞江沿岸,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渔民们制造一种专门用于海口捕鱼的工具,称作“扈”。渔民们用绳编列竹栅,插在水中的涨土上,向两岸张开,潮来时,“扈”倒伏在河滩上,潮退时,“扈”竖起,随潮而入的鱼群被“扈”挡住。这种捕鱼工具在吴淞江下游一带被广泛使用。因此,当时这一带地方被称为“沪渎”。由于上海正处于“沪渎”近旁,所以后人们就把上海简称之为“沪”了。
然后,到了近代和现代的上海,在这个地方的人都非常勤奋,也非常拼搏。那么,为什么生活在这个沪地的人,都是这么勤奋和这么拼搏呢?
因为,当时在这里居住除本地上海人,包括浦东的川沙人、南汇人、奉贤人、金山人,以及浦西的宝山人、嘉定人、松江人、青浦人等之外,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外省人群,也都汇聚到上海这块“新大陆”来创业拼搏。这些外省来的人,主要是广东人、宁波人和苏北人。由于这些外地人进入上海之后,他们更加勤奋和全力拼搏,想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再后来,又有许多白俄人和犹太人等外国人,也加入了开垦上海这块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新大陆”口岸城市,这就产生的巨大的人文交流和鲶鱼激励效应,使得上海很快就变成了远东最有活力的魔都大城市。
可以说,这个“魔都”的崛起,所依靠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讲究一个“效率”,这个“效率”包括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如果把上海人讲究“效率”的速度,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那就是“歘”字了。在古文中,“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形容速度极快。
如果我们仅仅从昔日老上海人“走路”来讲的话,老一辈上海人是从来不“走路”的,他们要么是乘坐人力黄包车,要么是自己“跑路”。应该讲“跑路”比“走路”的速度,要快了许多。所以我估计当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的“老爷叔”游本昌,也是跟着老上海人拼命“跑路”去上课的。由于老一辈上海人做一切事情,都非常讲要像“跑路”一样节省时间,所以老上海人吃早饭,也都是匆匆忙忙抓紧时间的。因为,吃完早饭后,就要马上奔着“跑路”去上班了。
因此,上海人早晨吃碗泡饭是最最方便且最最节省时间的事情,并且当人老清老早起床后,既没有什么胃口,又还有一些刚刚睡醒的朦朦胧胧感觉,早上如果能吃碗泡饭,就能够清清肠胃,清清头脑了。
然而,过去的老上海人吃泡饭的佐菜,也不是像电视剧《繁花》中“宝总泡饭”搭配的六样经典佐菜:黄泥螺、红腐乳、虾籽鲞鱼、肉松、酱瓜、油条蘸腐乳汁,这仅仅是拍拍电视剧编导的想象而已。
过去老上海人早上吃泡饭,是没有那么讲究的,大多数是雪莱冬笋炒毛豆子、咸鲞鱼炒毛豆子、萧山萝卜干炒毛豆子、甜酱瓜、咸鸭蛋、麻油拌大头菜、油条蘸鲜酱油等。
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老上海人吃泡饭时的佐菜,用油条蘸腐乳汁。我猜想,这恐怕是宁波籍上海人,或者是广东籍上海人才喜欢吃的一种吃泡饭的佐菜吧。而另一道“虾籽鲞鱼”,这肯定是老宁波人家非常喜欢的佐菜”了。
当然,这些早上吃泡饭的佐菜,也仅仅是那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吃吃。过去普通老上海人家早上吃泡饭,一般只有咸菜炒毛豆子、萧山萝卜干炒毛豆子、酱瓜和咸鸭蛋等。
但是,无论怎样讲,《繁花》电视剧还是给我们广大上海老人们带来了天天都吃泡饭,且念念不忘其小辰光味道的真切回忆。
因此,我们上海老人们还是要好好感谢《繁花》电视剧全体演员们带给我们大家如何才能吃到比较精致泡饭的快乐和欢笑!
说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一些“沪语”文字,特此说明一下。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国家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