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38
三线建设与上山下乡,毛主席的两大战略部署
陈新民

20 世纪60 年代,国际局势波诡云谲,我国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与经济封锁。南边,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出兵越南,战火烧到了中国南大门;北边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欲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西边,印度不断挑衅、蚕食我领土;东南沿海,台湾蒋介石集团疯狂叫嚣要反攻大陆。各种冲突风险加剧,战争阴云笼罩着新中国,一触即发。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做出了两大战略部署
纵观历史,自1840年以来,几次大的强敌入侵几乎都是来自海上,而当时我国工业布局集中于东北、华北等沿海地区,约占百分之七十,一旦外敌入侵,这些地方就是前线,工业必然遭受巨大破坏。为应对潜在战争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定进行经济与工业布局调整,将重要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建立战略后方工业基地,保障国家安全。
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有了完善的大、小三线体系,即使敌对势力采取斩首行动,各省市自治区也能各自为战。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号召下,几百万人奔赴三线建设。历经3个五年计划时期,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00亿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 [1]
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工业基地广岛和军港长崎各投放了一枚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几十万人灰飞烟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面对苏美的核讹诈,必须在受到核打击时最大限度的保存有生力量。怎样才能既保持社会稳定,又适当分散城市人口?毛泽东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几百万知识青年离开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
当苏联欲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时,才发觉中国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核武器轰炸城市破坏力巨大,但对付崇山峻岭中的分散目标则力不从心,难以奏效;人员方面中国有数百万城市知识青年分布在农村和边疆,几乎占同龄人员的二分之一。这些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后备力量,一旦开战,他们的家园被毁,必然会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冲向战场。最要命的是,如果大量的武装人员越过边境,占领苏联国土,那将是苏联不能承受之重,原子弹总不能往自己头上扔吧。此时美国人也在一旁敲边鼓,有意无意地公开了苏联的核打击计划,使其失去了核打击的突然性,苏联人权衡利弊,发觉开战不仅难以取胜,而且得不偿失,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20 世纪70 年代,上山下乡成了常态,但快速发展的工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老知青以招工、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病退、征兵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新知青继续下乡,战略后备力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推移,没有返城的知青们出现了大规模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10年下乡高峰期间,有1600多万知青下乡,其中1400多万陆续返回了城市,另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到70年代后期,中美关系趋于缓和,苏联则开始走向没落,核战风险减小,随着国力提升,我国军事防御能力增强,当年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陷于停滞,大批企业纷纷搬迁,另谋出路:上山下乡运动停止,知识青年返回城市。三线建设和上山下乡运动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大战略部署,在当时的国情下,起到了防范外敌入侵,避免战争发生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陈新民,男,1951年生,原籍山东省潍坊市,中共党员,工程师,山东老摄影家协会会员。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国营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军工代号:国营976厂)工作,1988年调至潍坊造纸总厂工作,2011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