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再回武平县
韩济生
第28回 茌北突围(二)
听到韩行的解释,张小三不说话了,只好服从。吴小明心里嘀咕着:“你这个张小三呀,要不你当队长,当得了吗?其实你想的这些事情,韩司令早就想到了。”
韩行发出了命令:“第二小队李大中担任突击,我们就从前面那块棉花地里悄悄地接近鬼子,然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冲进去。第一小队,跟进掩护。”
李大中接到命令后,迅速地带领着自己的第二小队,悄悄地向那片棉花地接近。到了棉花地跟前,李大中把手往下一按,武工队员全都趴下了,然后跟着李大中悄悄地从棉花地里,向前快速地爬着。
这时候,跟在李大中后面的李小三来事了,他对李大中着急地说:“李队长呀,我还没有枪哩,见了鬼子,是用牙咬呀,还是用脚踹。”
李大中一忙活,把李小三的事情忘了。韩行命令这个李小三暂时安插在李大中的小队里,李小三多次向李大中要枪,李大中嫌他使不了,没有给他。马上就要开仗了,李小三着急啊,还得给李大中要枪。
李大中骂了他一句:“真啰唆,把我的枪给你吧!我看就是给你枪,也是瞎了。”李大中把自己配置的一把德国造二十响,递给了李小三。不过这个李小三得陇望蜀,看着李大中的那支突击步枪,说:“能不能把你那个冲锋枪给我使使?”
李大中是真烦他了:“真是的,手枪还玩不转呢,还想玩突击步枪?你是老鼠老鼠一月一,早哩!”
棉花棵子在夏天的时候,本来是绿的,但是白露水一打,它就开始变颜色了,渐渐地发红,然后越来越暗,到了冬天的时候,它就变成褐色的了。但是棉桃里的棉花,却是越晒越白,白得刺眼。
各种各样服装的武工队员,在开始有些稀疏发红的棉花地里,还是有些显眼。前面就有两个鬼子哨兵,李大中的手往前招了招,两个武工队战士迅速地向前摸去。借着棉花棵的掩护,他们摸到了鬼子跟前,然后一跃而起,迅速地用短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
李大中对李小三教训地说:“学着点儿,在武工队里,就得多学活。下回的时候,就该你上了。”
李小三不谦虚地说:“这点儿活,一学就会。”
李大中瞪了他一眼说:“就凭你这样的态度,什么时候也进步不了!”
李大中率领着第二小队越过了这片棉花地,前面又是一片玉米地。棒子早就被农民收走了,只剩下稀稀拉拉泛黄的玉米棵子。这是农民为了开展游击战,才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玉米棵子,直到很冷了,才会把它们割去,作为饲料和烧柴。
这片玉米地的前面,大约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在这个小队鬼子的左面,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右面还有一个小队的鬼子,他们正在严密地注视着根据地里面的情况。再往前面,就是一些低矮的农作物了,人的视线能看得很远很远。
就在那片空旷的地里,已经看到了慌乱的农民们正在四处奔逃,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拉着羊赶着牛,有的还背着老人。鬼子们暂时不动,他们正在等待着上级统一冲击的命令,或者就在观察着根据地里吓得惊慌失措的农民,也可能待一会儿,这些农民就会向自己的枪口上撞来。
李大中知道,眼前必然是一场血战。
“听我的命令,一块儿向前冲击。消灭了这股子敌人后,一班负责左面掩护,二班负责右面掩护,三班继续往前冲。”
下达完了命令,李大中悄悄地抽出了他的大砍刀,把突击步枪枪口朝下,然后轻轻地喊了一声:“上——”手一挥,率领着第二小队上前摸去。出了这片玉米地,已经没有掩蔽物了,只能快速地向敌人接近。
一个鬼子不经意地回头一看,突然发现摸上来一支中国部队,惊慌地喊着:“八路!八路上来了——”
不等着鬼子再有什么反应,李大中大喊一声:“打——”几十支突击步枪,一块儿射出密集的子弹,把这一个小队的鬼子瞬间消灭了一半。李大中挥舞着大砍刀,一下子就冲进了鬼子队伍中间。一个鬼子小队长大声地吼叫着:“退子弹,上刺刀,鸭子给——”
鬼子们纷纷退着子弹,然后就和冲上来的武工队员杀成一片。刺刀的撞击声,抱在一起的搏斗声,临死前的哀号声,中刀倒地的扑通声,响成一片。李小三挥舞着驳壳枪也冲了上去,一个鬼子班长还以为李小三是一个当官的哩,挺着刺刀就朝着李小三扑了过来。别看李小三手里拿着一把驳壳枪,可他不会使呀,朝着小鬼子扣动了一下扳机,枪没响,原来保险还没有打开呢!
鬼子一刺刀就捅了过来,李小三腿脚快,赶快往后一闪,这一刺刀竟然被闪了过去。小鬼子一看,这个当官的不咋地,既不会使枪,还只会逃跑,心里也是有些看不起李小三,又跟紧一步,一刺刀又刺了过来。
这回李小三不往后躲了,他往旁边闪,这一刺刀也闪了过去。小鬼子一看,吆喝,我这堂堂的拼刺技术,在本中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竟然两刀落空,八嘎!这个八路的,大大的厉害,不愧为拿手枪的。
他这第三刀又朝着李小三捅了过来。李小三心想,我手里拿着驳壳枪,也不能光叫他吓唬呀,也得给他一个颜色瞧瞧不是。李小三的手也快呀,就学着其他武工队员的样子,枪在腿上一蹭,然后朝着这个小鬼子就是一枪。
“啪——”的一声,枪响了,李小三只觉得一颗子弹没飞向鬼子,倒冲着自己的脑门砸下来了。“崩——”的一声,头被打破了。心想,完了,这下子枪准是炸膛了,先把自己打死了。再定睛一看,眼前的这个小鬼子也被打死了,子弹恰恰射中了小鬼子的脑门。而自己的头上也是哗哗地淌血,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明白。
原来这是德国驳壳枪的弊病。子弹头打出去,弹壳是飞向后边的,李小三是个新兵,不懂呀,当然自己的手枪退壳就把自己伤着了。但是李小三还是挺聪明的,他看到有的武工队员打枪时,是歪着打的,退下的弹壳也就伤不到自己了。李小三心中大悦,杀了一个鬼子,头上被砸得出了血,这也值得。他现学现卖,又朝着一个鬼子,手腕子一歪,打了一枪,子弹壳斜着飞出去了,而眼前的鬼子也被打倒了。
李小三更是高兴,有了手枪杀鬼子,比徒手搏斗强多了,既不费劲,还能一枪毙了敌人,太划算了。这个李小三一边躲避着敌人的刺刀,一边瞅着机会打个黑枪,居然占了不少便宜,他是越打越兴奋。
第一小队又冲了过来,和第二小队一块儿消灭了眼前的一个鬼子小队。第二小队的一个班掩护着左边,一个班掩护着右边,武工队一下子就冲过了这道封锁线,进入了被包围的根据地。
当然这一仗代价不小,十多名战士牺牲,五六名战士挂花,还有两个重伤员。
李大中想到,这个李小三肯定就不在了,可是回头一看,李小三还跟在后面,只是头上冒着鲜血,不过看来,只是皮外伤。“你没死啊,真是怪了!”李大中对李小三说。
这下子轮到李小三不高兴了,噘着嘴对李大中说:“哪有盼着自己的兵死的,不但没死,我还打倒了三个。”
“什么?”李大中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不但没死,还打倒三个,不可能吧!”
李大中想到,反正吹牛不报税,他说打死几个就打死几个,也没有人给他查数。李大中又问:“你头上的伤是怎么回事?”
李小三只好说道:“打枪的时候,子弹壳飞出来砸的。”
李大中鼻子哼了一声,还是有些看不起他,新兵就是新兵啊!这一场血战没有被打死,就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韩行带领着武工队突进了包围圈中,前面迅速地有几十个带枪的人前来和韩行的队伍会合。一个带手枪的中年人对韩行说道:“我是茌平县的县委书记李长瑞。你们刚才打得很好,我都看到了。”
韩行立刻向他打了一个敬礼,说:“我是武平县的武工队队长韩行,特来听候李书记的调遣。”
李书记紧紧地握着韩行的手,激动地说:“韩司令呀,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委屈你当一名武工队队长,又率领着这支部队前来救援我们,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李书记又对韩行说:“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县委机关的战斗力很弱,还有这么些群众。再说,县公安局还有一些罪犯,如果一些罪大恶极的罪犯一旦跑掉,那就是放虎归山,给我们以后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韩行赶紧对他说:“我们本来就很吃力,再带着这些罪犯,肯定不行,必须立即处理掉。”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