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约
吉林油田技工校首届修井班同学聚会
作者 讽奇
近日,吉林油田技工学校首届修井毕业班同学在松原聚会。同学相约松原之夏活动,这是同学毕业45周年的聚会,同学都已经年近古稀,退休十年八年了,有的同学在上海,北京,深圳,长春等地居住生活,大部分同学在松原居住,时间和空间使我们同学不能经常见面,十分想念,创造这样一个同学聚会的机会,让同学们见见面,聊聊天,回忆过去,畅想未来,谈友谊,谈养生,谈健康。
同学相聚,每位同学。都在群旗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尊姓大名。同学们还一同游览观看了松原的市容市貌,遥望即将竣工的跨江(供热管线)步行桥。从外地归来的同学,一致感受到了松原的发展和变化太大了。
进入宴会大厅,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观看同学45年的像片,有刚入学时的稚气未脱的青涩照片。有课堂一同学习的照片,有在宿舍生活的照片,也有青春美女的靓丽照片,也有当时的毕业集体照。也有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场景照片。看到每个人的今昔变化,都是感慨万千。
在宴会前,王凤岐代表同学致辞。首先,感谢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欢迎远道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接着回顾了过去的岁月,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相聚在这里,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技校岁月,看到大家熟悉又亲切的面孔,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春洋溢,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光
1978年我们共同经历了高考,1979年我们走进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个课堂。同一个宿舍,同一个食堂。我们有幸成为同学。我们从相逢相识到相知。
今天的相聚,是我们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盛会,让我们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和疲惫,尽情的回忆过去,畅想现在,展望未来,希望大家在这相聚的时光里,重拾往日的欢乐,重温同窗的情谊,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情谊能够向着聚会的美酒一样,越品越香,越品越醇。
看今天,我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退休多年。现在已是,一杯清茶品日月;二两老酒醉人生阶段。感恩余生有这么多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人们常说,和优秀的人同行,和善良的人来往,和乐观的人相处,和舒服的人深交,就好像在品一杯好茶,养生又养心。我们虽然步入了老年,但是,打开人生的窗,发现曙光仍在,不求锁定结局,只求曾经努力;不求事事顺意,只求心情美丽;不求左右别人,只求善待自己。 只有心情舒畅,快乐才能跟上;只有身体健康,风景总在前方;只有心态不老,生活永远美好!我们,追求的是开心,享受的是幸福,感恩的是相遇,回味的是真诚。
最后,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愿我们同学的情谊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致辞结束后,全体同学合影留念,共进午餐时,各位同学畅所欲言,互诉衷肠。
短暂的一天聚会结束了。 “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期待着下次再重逢。
(照片是由组委会提供的)
作者简介 王凤岐笔名网名讽奇 ,现已退休,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英台采油厂原宣传部部长,在多家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现在担任多家文学平台顾问和编审。擅长写散文和杂文。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