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宫·叨叨令】庭杏偶得
作者\翠柳

霏霏芳雨庭前腻,
酸酸红杏枝头醉。
乡情一口何滋味,
愁思霜鬓谁心系。
睡不着也么哥,
睡不着也么哥,
纵然有梦多儿戏。

赏析:
整体结构:凤头猪肚豹尾初现端倪
凤头:开篇“霏霏芳雨庭前腻”一句,如神来之笔,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景,瞬间营造出一种温婉、朦胧的氛围,吸引读者目光,有凤头之精巧灵动,为全曲奠定了情感与意境的基调。
猪肚:中间部分围绕见庭杏引发的情感展开,“酸酸红杏枝头醉”进一步描绘杏花状态,与首句雨景相呼应;“乡情一口何滋味,愁思霜鬓谁心系”直抒胸臆,将乡情与愁思具象化,内容丰富饱满,如猪肚般充实。
豹尾:“纵然有梦多儿戏”一句,简洁有力,以梦的“儿戏”之感,收束全曲,将内心的无奈与愁绪推向高潮,有豹尾之简洁有力、余韵悠长。
意象选用:生动且富有情感
曲中选用了“芳雨”“红杏”“乡情”“愁思”“霜鬓”“梦”等意象。“芳雨”营造出清新、柔美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感官体验;“红杏”不仅描绘出春夏之交的景致,其“酸酸”之感更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乡情”“愁思”直接点明情感主题;“霜鬓”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沧桑;“梦”则增添了一份虚幻与无奈,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意境描写:细腻而朦胧
开篇“霏霏芳雨庭前腻”描绘出一幅细雨如丝、润泽庭前的画面,细腻而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接着“酸酸红杏枝头醉”,将红杏拟人化,仿佛红杏也沉醉在这雨景之中,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朦胧、美好的意境。后文情感抒发部分,虽情感浓烈,但并未破坏整体意境的和谐,而是在这种美好景致中融入了深深的乡情与愁思,使意境更加丰富、深沉。
修辞手法:多样且巧妙 拟人:“酸酸红杏枝头醉”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红杏以人的情感“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杏在雨中的娇艳姿态,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
设问:“乡情一口何滋味,愁思霜鬓谁心系”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强调了乡情的难以言说和愁思的无人慰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反复:“睡不着也么哥,睡不着也么哥”运用反复手法,强调了作者因乡情与愁思而难以入眠的状态,突出了内心的烦闷与痛苦。
对仗工整:体现韵律美
“乡情一口何滋味,愁思霜鬓谁心系”一句,虽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但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乡情”对“愁思”,“一口”对“霜鬓”,“何滋味”对“谁心系”,在形式上给人以整齐、和谐之感,体现了韵律美。
动词应用:精准而传神
“腻”字用于形容“芳雨”,精准地表现出细雨的浓密、润泽,仿佛雨水在庭前堆积,有一种黏腻的感觉,生动地传达出雨的特质。“醉”字用于描写红杏,将红杏在雨中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红杏被这美好的雨景所陶醉,赋予了红杏以生命力和情感。
韵律和谐:符合曲牌要求 作为【正宫·叨叨令】,此曲在韵律上遵循了曲牌的格律要求。全曲押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感。“腻”“醉”“系”“戏”等字押韵,使整首曲子在音韵上浑然一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表深情
全曲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叙述,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如“乡情一口何滋味”,短短七个字,就将乡情的难以言说表现得淋漓尽致;“纵然有梦多儿戏”,八个字便传达出内心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失望。这种精练的语言,使曲子更加凝练、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正宫·叨叨令】,通过精巧的结构、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意境、多样的修辞、工整的对仗、精准的动词、和谐的韵律和精练的语言,成功地传达出作者深深的乡情与愁思。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世外》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