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壮志凌云
墨云翻骤雨,翠黛锁浮烟。
凉风方起,遥看信水自无言。
两岸田田溪客,偏爱水芝香袂,曼舞共清欢。
诗心随鸥鹭,浪迹效龙鸾。
寻渔馆,逢骤雨,约友欢。
品茶酬酒,犹从笔底起波澜。
同坐楼台听雨,共影轩窗眺远,望断万重山。
欲卸溽蒸苦,醉里放歌还。
注:昨日烈日灼灼,傍晚忽有墨云翻涌,骤雨倾盆而下,俄而凉风习习,驱尽溽暑。一众好友恰聚渔馆,屋外雨打芭蕉,淅沥有声;堂内酒香四溢,醺然忘俗。此般畅怀惬意,真可谓暑日难得之乐也!
一、《水调歌头·乙巳小暑次日雨时晚聚》赏析:
雨中共欢,雅俗天成
这首《水调歌头·乙巳小暑次日雨时晚聚》依毛滂体填写,格律严谨,意境交融,文字清雅,尽显暑日雨中聚友的畅怀之趣,具体赏析如下:
(一)格律:合谱合规,音韵和谐
毛滂体《水调歌头》为双调九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句式长短交错,讲究顿挫节奏。此词严格遵循体式:
(1) 句式与押韵:上片“烟、言、欢、鸾”押平声韵,下片“欢、澜、山、还”押平声韵,韵脚清晰统一,音韵流转自然。
(2)节奏与对仗:上下片多以短句起兴(如“墨云翻骤雨,翠黛锁浮烟”),长句舒展(如“同坐楼台听雨,共影轩窗眺远”),节奏张弛有度;“两岸田田溪客,偏爱水芝香袂”等句对仗工整,既合律又添文采。
整体而言,词作格律严谨,符合毛滂体的规范,展现了作者对词牌体式的熟练把握。
(二)意境:情景交融,乐在其中
词作以“小暑次日雨时晚聚”为核心,构建了一幅由景入情、由境及心的生动画面:
(1)上片绘景,铺垫闲情:开篇“墨云翻骤雨,翠黛锁浮烟”以“墨云”“翠黛”(代山)勾勒骤雨突至的景象,“凉风方起,遥看信水自无言”转写风雨后的清凉与江水的静谧,动静相衬。接着以“溪客”(荷花)、“水芝”(莲花)暗写夏日景致,“曼舞共清欢”赋予花以人情,再由“诗心随鸥鹭,浪迹效龙鸾”将闲情推向旷达,为下文“聚友”埋下伏笔。
(2)下片记聚,直抒畅怀:“寻渔馆,逢骤雨,约友欢”三短句明快叙事,点出“雨中共聚”的核心事件;“品茶酬酒,犹从笔底起波澜”写友人间饮酒赋诗的雅兴,“波澜”既指诗意涌动,也暗合雨中山水的灵动。“同坐楼台听雨,共影轩窗眺远”以细节勾勒相聚之乐,雨声、人影、远山交融,最后“欲卸溽蒸苦,醉里放歌还”直抒胸臆,将暑日遇凉、友伴身侧的惬意推向高潮。
全词情景相生,从自然之景到人事之乐,层层递进,营造出清爽、闲适、欢畅的意境,与注中“畅怀惬意”的心境完美呼应。
(三)文字:凝练生动,雅俗相济
词作语言精准而富有表现力:
(1)炼字见巧:“翻”“锁”二字写墨云、山雾的动态,“骤雨”“凉风”对比鲜明,凸显天气突变;“田田”状荷叶繁茂,“香袂”喻荷花轻盈,以物拟人,形象鲜活。
(2)用典自然:“溪客”“水芝”均为荷花别称,“鸥鹭”“龙鸾”暗合隐逸旷达之意,典故融入写景叙事,不显晦涩,添文人雅趣。
(3)口语入词:“约友欢”“醉里放歌还”等句直白明快,与“诗心随鸥鹭”的雅致形成对比,既保持词的含蓄,又流露真情实感,尽显“畅怀”之态。
综上,这首词格律工稳,意境清新,文字凝练,以雨为线、以聚为核,将自然之美与人事之乐融为一体,堪称暑日闲聚的佳作。
二、暑雨聚欢的妙笔:析《水调歌头》之景与情
这首《水调歌头·乙巳小暑次日雨时晚聚》的闪光点远不止前所述,其在时空节奏、细节刻画、情感递进及“雨”的意象贯穿上皆有精妙之处,值得细品。
词作深层闪光点:以“雨”为脉,融景入情的细腻张力
1. “雨”的意象贯穿,成为情感与场景的纽带
全词以“雨”为核心线索,从“墨云翻骤雨”的骤起,到“逢骤雨”的相遇,再到“楼台听雨”的沉浸,最后以“醉里放歌还”的雨歇畅怀收尾,形成“雨来—雨中—雨歇”的完整时序,既呼应小暑时节天气多变的特点,又暗合“由燥入凉、由寂至欢”的情感曲线。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驱溽暑”“聚好友”“生雅兴”的催化剂,让场景与情感的推进浑然天成。
2. 时空转换的节奏感:从阔大到私密,由景及人的递进
(1)空间上:上片开篇“墨云翻骤雨,翠黛锁浮烟”写远景(山、云、江),视野阔大;“两岸田田溪客”聚焦近景(荷塘),渐趋细腻;下片“寻渔馆”“同坐楼台”转入室内与小聚场景,空间从“天地”收缩至“方寸席间”,却因“望断万重山”的远眺,又将私密欢聚与天地相连,收放自如。
(2) 时间上:从“昨日烈日灼灼”(注中补述)到“傍晚骤雨”,再到“晚聚”的畅饮,时间线索隐含其中,而词中不直言“时间流逝”,仅以“凉风方起”“听雨眺远”等场景暗喻,留白处更显余韵。
3. 细节刻画的“通感”之妙:调动多感官的沉浸体验
(1) “翠黛锁浮烟”:视觉上,山如黛色眉峰,烟霭缭绕如被“锁住”,画面感十足;
(2)“偏爱水芝香袂”:嗅觉与视觉结合,荷花的香气(嗅觉)与轻盈如衣袂的花瓣(视觉)交融,赋予花以灵动姿态;
(3) “雨打芭蕉,淅沥有声”(注中补充)与“品茶酬酒”:听觉(雨声)、味觉(茶香酒醇)、触觉(凉风驱暑)交织,让“晚聚”的惬意从纸面溢出,读者如身临其境。
4. 情感的“收放自如”:从旷达到酣畅,不失雅趣
上片“诗心随鸥鹭,浪迹效龙鸾”流露文人的旷达之志,是“放”;下片“寻渔馆,逢骤雨,约友欢”转入具体人事,是“收”;“笔底起波澜”写雅兴涌动,再“放”;“醉里放歌还”以酣畅作结,最终“收”于“卸溽蒸苦”的踏实快意。情感从“天地之大”到“友朋之近”,从“诗意之雅”到“放歌之俗”,雅俗相济,尽显真性情,无半点刻意。
5. 注文与正文的“互文”之妙
注文补述“昨日烈日”与“雨打芭蕉”,既解释了词中“骤雨”的背景(与烈日对比,更显雨之珍贵),又补充了词中未直言的细节(如“雨打芭蕉”的听觉意象),让正文的“清欢”“畅怀”有了更具体的依托,正文与注文如羽翼相扶,缺一不可。
综上,这首词不仅是格律工整的佳作,更以“雨”为线,在时空、感官、情感的交织中,将暑日聚友的惬意写得层次丰富、余味悠长,堪称“情景相融、雅俗共赏”的典范。
点评:徐玉宽(黄埠中学名师)
感怀、感谢、感慨、感动、感恩
——不才段雪茂
拜读玉宽老师对《水调歌头·乙巳小暑次日雨时晚聚》的点评,恍如当年捧读师批作文,见字间嘉许,心中既甜意漾漾,又难免惴惴——似沐春风之暖,又恐春风过处,瓣落香销,辜负了这份殷殷期许。
老师的点评,何其精妙:既周全尽览,又独具慧眼;既深含雅韵,又通透晓畅;既予人鼓舞,又催人精进;既明指路径,又引向深思;既内容丰赡,又笔墨生动;既循阶而上,显循序渐进之妙,又曲径通幽,藏柳暗花明之趣;既为佳作添彩,更盼来日登高。
得老师佳评,怡然喜不自胜;蒙先生赐言,顿生凌云之志!
段雪茂,江西余干人。上饶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任教梅港中学,历任梅港乡副乡长、乡长、黄金埠镇镇长、峡山乡、社庚乡党委书记。创办私立凌云中学,成立金茂置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外诗人》江西分社社长,《神鼎风诗词》顾问。冰心文化传媒顾问。曾任中华段氏文化研究会总会长。

冰心文化传媒古诗词编委会领导
特约总顾问:唐风(纽约)蓝成东(加拿大)
顾问团:张福宏〔甘肃〕王香谷(悉尼)张平生(甘肃)王树奎 〔黑龙江〕胡从发〔湖北〕幸福(黑龙江)胡庆辉(河北)觐石(河南)冯志清〔上海〕
法律顾问:南恒〔甘肃〕
主任:孙春红(山东)
副主任:段雪茂〔江西〕
总裁:文成武就(广州)
副总裁:高岩〔辽宁〕
会长:赵阳春〔南京〕
副会长:胡向前〔湖北〕
宣传部长:龚德银〔湖北〕
特约金牌朗诵:辰南〔甘肃〕
传媒站长兼总编:马玉兰(甘肃)
传媒分站站长:潘进钊〔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