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文品艺品人品的集聚者
一一《三件套》文集读后感
梦溪
生活因为奇妙而精彩。
有很多精彩却迟迟未动笔展现出来就大大的不应该了。比方说我读文集《三件套》已经六七遍了。原因在于随着接触的时间增多,作者的事业成就以及个人魅力了解的更多,就感觉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他的平易近人并没能打消我的这份矜持感。相识两月有余,激勉有加,而我仍在诚惶诚恐,实则是对一份期待的亵渎。如果再不讲出心底的那份感动,实在是有负他的知遇之恩。这些粗糙的描述权当是自言自语罢了,只不过,这样我的心情才稍略平复一些。
《三件套》,作者金后子,是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李炳峰先生的笔名。他的这部文集,是散文,笔记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和经典歌词的综合整理。作者戏称是对道法学说的一种顺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文集中可以说是件件精品,套套精彩。尤其是第一部分,是作者原创的二十来篇散文。
其中《二姐,我来了》和《一棵秋草》完全是可以作为日记体的姊妹篇。文中记述的就是作者的二姐。那种不舍不甘的心情跃然纸上,“欲罢不能的流泪”,作为舅舅,面对的是外甥因生活的艰困而无能未力的日常最全面,作为弟弟则是各有各的琐碎家事而顾不上的望洋兴叹,“心头火起想质问”终又转念,看到外甥憔悴的脸,呆滞的眼,稀疏的发,“真的不忍心再跟他计较了”,当然还讲到怕外人笑话的不体面。然后讲出了自己内心的独白。面对简陋的葬礼仪式,只能借着第二天的一场雨安慰各自,“入土下雨,是阴福,润泽后人”,由此“心里敞亮了许多”。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种亲情啊。父母,兄弟姐妹,这其间的骨肉之情就用这最朴实的语言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你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小河虾》和《蝎子》展现出作者的仁慈悲悯心肠。好像是告诫人的嘴和胃,可以容忍残酷的蹂躏,但是不是能够迟一点缓一下?并且超出了亲情而又将一种济世悲歌唱到了《那辆褪色的三轮车》和雨后手中所持的《伞》,从而感慨道,“无论闲者还是忙者,毕竟都老了,唯有在岁月和病疾面前人人平等”。这其实是一声正直的无奈。“只要老人在,就已经成为了你的心理负担,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放心不下”。多么的现实,多么的悲凉啊。终于“站在窗前南望,眼前的山头在沙尘的包裹下已变成头重脚轻的模样,犹如伞状”。是的,悲苦是可能人人都会有所经历的,但记录悲苦才是解除悲苦的首先。我们沿途不能只是欣赏风景,而是记拍下这些风景,当我们得暇静下心来的时候,才会有所感动,有所领悟。
《刚刚好》和《生命的野性》就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谢绝那些名利皆收的聘任邀约,并不是像陶潜公那样的偶遇桃花源而遁身世外,恰好相反,他却是呕心沥血促建石刻园而弘文播法,犹显不足更是再创“周三亭”,并语重心长地亲自撰联寄于厚望,“读书如山厚重思想,写作似水润泽心田”,“鸟语花香皆佛法,水流风动亦禅心”。他创立的周三读书会风雨兼程十五载,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更增添了他的勇往直前,他向世人大声喊出了自己的责任一一“与与古人对话,为时代放歌”。那天在“周三亭”的落成典礼上,他作为领导在活动中最后一位发言,“该讲的前面几位领导文友都讲了,但是,我作为周三读书会的创始人,还是觉得有几句话要说一一”,洋洋洒洒,声情并茂的讲话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没有像他人的语气上的客套,重叠,只是满满的憧憬和期待。之后的石刻园中的游览解说,更彰显了他的担当和自信。生态环境好了,河湖里不怕鹭鹤不再来。当周三读书会的顶梁柱官春生先生感慨他的这种担当是一份生命中的野性时,“先是一惊,尔后解释道“这可能不叫野性,而是一种社会能力吧……”。这种担当的自信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豪迈啊。
《三件套》,李炳峰会长的三项人格魅力,即亲情的诚挚,生命的敬畏以及责任的担当。其实,《三件套》里还有其他很多三件之外的亮点。比方说他写物的《窗外的黄花》,写人的《对门》,写思的《喝茶》,《炉前观火》《楼下小广场》等等还有《修窗》,《养鱼小记》都是以小见大,以凡现奇。我甚至在读了这些文章后有一次跑到楼下绿化带的一株月季旁蹲守冥思。然而,恼人的灵感被别人借走了迟迟不还。一朵小小的黄花能让他观察的这样细致入微,难得的是活灵活现地用了那么多笔墨描述出来,然而读起来却又没有故弄玄虚的堆砌词藻之感。我伸出两手的大拇指,无话可说。能将轰轰烈烈的事情描述成不平凡其实是平凡,能将平平凡凡的清淡简单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才是真的不平凡。每次读书会上的发言,他总是那么的简洁,直面。黄歇村周三亭落成典礼上他的即兴演讲曾使我们很多文友禁不住热血上涌,就好像感觉多日的阴霾散去,阴光即将普洒乌云远遁的天。
正如作者序言中所称,《三件套》的第二部分是游记类散文和几篇文友对他的文评,第三部分则是他许多年来读书听曲过后最钟爱的语句词段的笔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会长的这种读书善记的习惯无疑是钟很好的习惯。我现在因为对这些的坚持而逐步受益正在显现。刊发的几篇文评,是一种对文友的尊重,同时也会从评论中发现自身的擅长与不足。正像文集中《第五站》中所写,当他听到一位胖女子说自己心仪的《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落下一个情节时,“禁不住问”。当然大吃一惊后是虚惊一场,只不过是是从某个视角对日出的观察描述。这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却能引起他的敏感,充分说明了什么才是一种真正的敬业态度。他的游记散文篇篇都能读出景外作者的思考。好的风景,建筑,从来是它结构的完整与精妙或者壮观与新奇,而是来自其厚重的沧桑感或者说是启迪人性的震撼。李会长同样是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告诉你这一切。《穿越千年的目光》,只从题目上你你己经跃跃欲试,急迫想去拜访一下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去龙门,去云冈,去与卢舍那的千年目光对视,去领悟我们该有的文化自信。小小的黄歌村在他的《从周三到黄歇》下已不再小,是他的精心策划才有了山村石刻园及周三亭的相继落成并完善。也才有了他与村书记谢刚默契“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促成的双手紧握。在《品续山西》文中,他用了大量笔墨进行描述,开篇即是“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不止是行文的一种厚重,更是作者对历史厚重小心翼翼的一种尊重。同样他游山玩水的心情使大多数人惊诧一一我们还能创造出这样的物品吗?……
当然,《致敬,万松浦》,《庸常里闪进光亮》等文章也是可圈可点,充分展现出作者本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也就将一个实在,执着,善良,谦虚的自己鲜鲜活活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你面前。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不得不说的是,炳峰先生不仅著文颇丰,而且还是特别有声望的书法大家。他的的墨宝也是在很多著名景点皆有留存,像滨河公园,万松浦,石刻园,周三亭等等。像会长这样文品艺品人品皆臻上乘的人,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向人们讲解清楚呢?
还有他的小说《正骨》我已经读了三遍,语言风格与这些散文相比大相径庭,我更不敢贸然造次动笔,还得接合他的其他作品细读,精读以后再作考虑的了。
“丑媳妇总有一天是要见公婆的”,认识先生二个月了,参加他亲手创办了十五年的周三读书会的各种活动也有了十来场,而且承蒙不弃,获其所著文集《三件套》以及小说《正骨》相赠,幸莫大焉。心欣之佘几欲行文以志而延之今日付梓仍深恐大有不敬,万望李会长海涵,众文友赐教。
兹为感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