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播简介】俞述临风:杭州临平人,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中国诗人社朗诵艺术中心实力主播,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专员,国际朗联高级领读官。曾为北京空军某部干部,转业地方先后在杭州市余杭区多个部门任职,现在临平区政协工作。喜欢用声音点缀生活,用文字陪伴灵魂。
朝鲜冷面店的阿玛尼
俞述临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年我19岁,部队驻扎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的慈云寺,营院外的老槐树下,藏着一家朝鲜冷面店。门脸不大,招牌被晒得褪了色,但每到周末,三两个战友结伙去品尝朝鲜冷面,汗津津的军便服挤在靠椅上,等着那一碗透心凉的救赎。
店主是个朝鲜族阿玛尼,眼角的皱纹像晒干的河床,却总抿着嘴唇笑。她身边跟着个姑娘,年龄和我们相仿,皮肤白得像新磨的荞麦面,睫毛又密又翘,低头切梨片时,发丝垂下来,像一缕乌黑的泉水。
我们常去,渐渐熟了。每次推门进去,阿玛尼便用围裙擦擦手,朝后厨喊一句朝鲜话,那姑娘便探出头来,眼睛弯成月牙。她不爱说话,只是抿嘴笑,可我的面碗里总会多出一片薄如蝉翼的酱牛肉,一片脆甜的苹果——压在面条底下,像偷偷塞进的信笺。
有一回下暴雨,店里只剩我一个客人。阿玛尼在灶台边熬汤,姑娘蹲在门口剥蒜,雨丝斜斜地扑进来,打湿了她的刘海。我递过去一块手帕,她接过去,指尖冰凉,却始终没抬头。她忽然红了耳根,转身跑进后厨,案板上传来急促的切菜声。阿玛尼哈哈大笑,用生硬的汉语说:“她害羞,朝鲜姑娘都这样!”
后来我考取了军校。临走那天,照例去吃了碗冷面。汤里的冰碴比往常多,苹果切得格外厚,碗底还额外埋着一个鸡蛋。我埋头吃完,起身时发现桌角压着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顺姬”。
军校毕业后,原来的部队已经拆迁搬到丰台区,再回慈云寺去看时,那里已经变成了东四环路。听老兵说,阿玛尼带着女儿回延边了。那姑娘临走前,还问过他们:以前和你们经常一起来那个的来吃面那个人呢?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