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川传统龙舟文化历史纪实
罗恩棠 罗树本
下川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清朝末年(即1900年间),我们下川人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初一就开始打龙舟锣,各乡各村普遍实行保甲制度。由保甲长选派村民打龙舟锣。从初一早上四更开始打锣,,从村头打到村尾,反复轮回,连续打到五更才停止,早晚各进行一次,祈求苍天保佑,家家户户平安旺相。因此,初一至初五一连续五天,村村龙舟锣声互相呼应,过节气氛十分浓烈,打龙舟锣第二层意思就是催促桡手拿桡出门参加扒龙舟训练,打龙舟锣前,保甲长已根椐本村乡民的身体力气状况,预先选定了桡手,隔夜派出人将桡分发到桡手家门口,后生仔壮汉出门看到家门口有桡就表明你一定要参加村里集中到海边训练扒龙舟船,初一至初四一连四天都要参加恋船(训练大工转头尾,练桡手桡法),到了初五,就要上场参加扒龙舟比赛,为村争光了。如能夺得锦标,龙舟头扛着标青走在前面,所有参赛桡手随后威风凛凛回村把标青插在村门口,村民兴高彩烈欢迎,辛苦几天,得尝所愿。
下川龙舟比赛初期都采用当地出海木头渔船作为龙舟赛船,多般采用当地大艇舢板船木头船,没有出海渔船的乡村,只得远赴上川、海宴、汶村沙栏和横山等沿海乡镇借木头船,甚至连广海码头基的驳船也借回当龙舟船用。比赛那天,各路桡手汇聚赛场,参赛的龙舟船有高傍的大艇,有贴近水面的行波船,有两头尖尖的禾艇船,有长而扁平的大驳艇船,参赛桡手有的长袖马褂,头顶漁帽,有的带上大桥帽,有的短裤裋衫,头裹毛巾,还有的赤身光头禿禿,一眼望去,很有特色,也有气派,给乡亲带来欢乐。
下川龙舟比赛都是在周边海面比赛。赛程都是在10千米以内。一般在海岸边赛程相距2.5千米,往返四回,每次往返都要转头尾都要摘取一个青标牌仔的,初期不限人数,也不限船只大小,船只不统一。一般要求一只龙船为30人左右(包括大工、打锣、泼水的)。扒完最后一个赛程自行夺取青标,各龙舟船拿自己的青位牌仔回指挥台核对发奖,采奖前三名(冠亚季)。此前下川的龙舟比赛是没有纪录的。
1912年端午节,浐湾村举行下川第二届第2次龙舟大赛。赛场设在浐湾村沙滩海边至鹰洲海面,这次比赛,芙湾村和南澳村并列第一名。
民国期间,下川成立区,1925年至1940年,台山第19区下川区长方奕枢(横山村人),他任职期间端午节举行下川龙赛大赛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赛场设在南角咀至芙湾独石海面,参赛的村有10艘龙船,这三次获得第一名的分别1925年浐湾村、1935年芙湾村、1937年南北洋村。
1946年,时任台山下川第19区区长下川乡长方良华(家寮村人),他任职时,当年端午节组织举行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第六届龙舟大赛,赛场设在芙湾獭窟至家寮担杆山,这次龙舟大赛,家寮队夺得第一名。在清末至民国期间,下川岛曾举行过六届大型龙舟大赛。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端午节,下川区政府赵岳明、李清、赵国坚等组织举行全区第七届龙舟大赛,赛区设在南角咀至芙湾独石海面。共12只龙船参赛,统一扒茫洲艇,鸣炮开龙,茫洲村获得第一名。
1957年端午节,川东乡乡长陈孟坚组织川东茅湾村举行下川第八届龙舟大赛,赛场设在川东乌石根至茅湾大涌口海面,共8队,在指挥台拿牌仔跑步上船叫走牌仔开龙,这次比赛,茅湾村获得第一名。
1958年至1968年间,下川与上川合并为上川公社,下川各村自行组织举行龙舟比赛,龙舟历史文化从不间断。
1969年末,下川从上川公社划出成立下川公社。各自然村自行比赛。
1981年端午节香港下川同乡会方太照先生(水洋村人),组织举行下川第九届龙舟大赛,赛场设在南澳王府洲沙滩海面,走牌仔跑步上船开龙,这次比赛南澳、东湾并列第一名。
1983年端午节,川东茅湾村举行下川第十届龙舟大赛,赛区设在川东东涌口至南船湾海面,统一扒川东茅湾大艇,共8队,每艘龙船选派一名大工到指挥台领取自己青位牌仔,跑步上龙船(这叫走牌仔开龙),这次比赛南澳村获得第一名。
1985年至1990年间,时任下川书记陈文科、周国维很重视。周胜准先生(芙湾村人)独资连续五年在端午节组织举办六届下川龙舟大赛(第十一届至第十六届),赛场设在大滩围基外海面。参赛龙船都采用舢板和大艇木头船,芙湾、东湾、家寮、南澳等村自己装比赛龙船,下川18条自然村参赛。继历史第十六届次,这6次获得第一名的有茫洲村、下步村、南北洋村、家寮村、淡水坑村、芙湾村。
1993年端午节,下川王府洲旅游公司组织举行下川第十七届龙舟大赛,赛场设在王府洲海浴场海面,参赛队共8队。这次比赛镇府队获得第一名。
2001年端午节,在下川王府洲旅游区举行下川第十八届龙舟大赛,这两次龙舟大赛总策划是罗恩棠先生(南澳村人)。赛时一连两天,第一天(五月初五)赛场设在大滩围基外海面(即围基外至家寮担杆山),赛程10千米,扒大舢板木头船,此次赛事规模大,15艘龙船参赛。第一天为初赛,采用15选10(即是取前10名)。取得第一名的是南北洋村。第二天(五月初六),统一采用家寮大舢板木头船,初六清晨把10艘龙船拖到南澳王府洲赛场,时任下川书记刘志方,镇长罗冠儒亲自坐镇,这次决赛家寮村获得第一名。此前下川龙舟大赛都是奖前三名(即冠、亚、季)。自行夺标得奖,奖品竹青标、牌匾、奖杯、红旗。
2002年至2005年这4年间,由于海洋漁业的飞速发展,机动船完全淘汰了木头帆船,下川基本上都没有木头船,在这些年间下川端午节。独湾方英裕先生出标举办胶艇龙舟赛,赛场在独湾至竹湾海面,南澳罗恩棠先生在南澳7个生产队举办飞板胶艇龙舟赛,赛场在王府洲旅游区海面。
为了传承和宏扬100多年的下川龙舟文化历史传统,改革创新已成了一批酷爱下川龙舟文化传统的社会有志之士的共识。
2006年春节期间,罗恩棠先生(南澳村人),为改革创新,决心传承和宏扬下川龙舟文化,三进芙湾,邀请周胜准、周根大先生,共商下川龙舟文化向前发展大计。成立下川新造龙船筹备小组。三人小组达成共识,确定建造有下川特色的能转头尾的龙舟船,做到统一外型、统一尺寸、有龙头龙尾的参赛龙舟船。筹备小组统一共识后,立即在下川略尾中心街道公众活动中心出示公告。广大群众拍手称好,拥护支持的群众呼声传遍下川。
三人小组共同努力,2006年春节刚过, 罗恩棠和周根大先生俩人,自带资金,怀着满腔热情,遍访造船厂家。闻说珠海有厂家,一个在珠海大桥脚下,一个在珠海叠石。于是两人满怀希望赶赴珠海,并得到在珠海创业的老板热心人士钟贵本先生(浐湾人)、周纪光先生(芙湾人)的支持。他们用自己的私人专车接送罗恩棠和周根大先生两人直奔造船厂家。在珠海叠石一家小厂订造了1 5艘龙舟赛船, 每艘龙舟船造价1万元。至此, 两人便开始了监造参赛龙舟船的艰辛历程。在珠海的监造工作得到珠海下川商会会长汤贵洪先生(家寮人)、方英裕先生(独湾人)、林家荣先生(北洋村人)、赵金裕先生(槟榔湾人)、周纪光先生(芙湾人)、钟贵本先生(浐湾人)、方国威先生(家寮村人)等珠海下川乡亲的大力支持协助。在统一订造龙舟赛船过程的几个月里,罗恩棠和周根大先生全心全意扑在造船工作上,废寝忘食,到处奔波。为了把造船数量落实,两人进行分片包干。罗恩棠负责川东、联南片,周根大先生负责川中、川西片。为落实造船工作和数量,先发动热心人士带头认造。第一个带头报名的是川西片芙湾村的郑焕光、周梅村先生合资认购一艘龙舟赛船。筹备小组当即用了三张大红纸出示公告,分别在下川略尾圩中心张贴,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当时略尾圩的街头巷尾,赞声鼎沸,叫好不绝!经过下川各级干部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支持,认造龙舟赛船数量很快落实:先后分别有汤贵洪先生独资一艘为家寮飞龙1号, 家寮村一艘为家寮飞龙2号; 赵金裕先生独资一艘为槟榔湾飞龙号;方英裕、方进前先生合资一艘为独湾飞龙号;林家荣、赵五二、赵庭迪!、区文艺、区国志先生合资一艘为塔边飞龙号;方赞智、方春来、陈天荣先生合资一艘为水洋飞龙号;郑炳坤、周梅村、方共和先生合资一艘为芙湾飞龙1号, 郑建华、周纪光、周超辉先生合资一艘为芙湾飞龙2号; 钟贵本、陈创业、钟志平先生合资一艘为浐湾飞龙号;罗恩棠和方伟明先生合资一艘为南澳龙舟1号,南澳村一艘为南澳龙舟2号; 罗国标、罗国享先生合资一艘为东湾龙舟号;郑文耀、江积晃先生(澳门茫洲人)合资一艘为茫洲飞龙号;杨帝汉、谢光胜先生合资一艘为茅湾龙舟号;朱家伦、谭平冠先生合资一艘为川东龙舟号。第一批订造的1 5艘龙舟赛船全部完成。订造1 5艘龙舟赛船目标完成后。罗恩棠和周根大先生继续马不停蹄监造龙舟赛船,促使造船厂于当年农历四月底依规依时按质按量交付了1 5艘龙舟赛船。紧接着,罗恩棠和周根大先生在珠海下川乡亲鼎力协助下,聘用大型长板拖车将1 5艘龙舟赛船拉运回山咀码头,再用机船拖回下川交付各村。随即,罗恩棠提议筹备小组商议决定成立下川龙舟协会。举荐了周根大先生出任下川龙舟协会首任会长,周胜准先生为总顾问,罗恩棠为总策划,罗树本先生为秘书长。同时筹备举行2006年端午节下川龙舟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下川龙舟协会龙舟大赛。统一规定为比赛7项规定:1.统一制定为每艘龙舟赛船27人(其中桡手24人,打锣1人,大工1人,泼水1人)参赛;2.各龙舟队运动员一律要统一服装;3.赛船必须有龙头龙尾;4.参赛运动员必须统一购买意外险;5.比赛采奖励前六名;6.按青位冲线得奖;7.还设安慰奖及风格奖。报请当地政府认可。
2006年端午节,下川举行新的龙舟大赛,是日中午下川全岛5 8条自然村万人空巷, 数以万计的下川乡亲和岛外游客, 齐聚下川略尾大滩围四面围基,人山人海,红旗飞舞,锣鼓喧天,歌声嘹亮,气球满天。在大滩围西面拦海大坝中间的龙舟大赛观礼主席台上,隆重举行了台山市下川龙舟协会成立大会暨下川龙舟协会首届龙舟大赛开幕式。川岛镇领导方卓儒先生、下川龙舟协会首届领导机构人员、各机关单位各村委会领导以及各界特邀嘉宾200多人在主席台上就座,五彩缤纷的15艘新下水的统一龙舟赛船,赛旗飘飘,鼓乐齐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主席台前。下川龙舟协会首届成立大会一结束, 随即举行下川龙舟大赛开幕式。此次大赛,是下川传承了100多年的龙舟文化历史传统的再继续, 也是新造统一龙舟赛船的一次比赛新创举。赛场设在大滩围内围1平方千米平静的水面上,东西走向,每条赛道长800米,宽40米,每艘赛船在赛道上由西向东扒行16次往返,总赛程为10800米,赛时65分钟。龙舟比赛一连2天(五月初五、初六),每天都奖励前6名。比赛开始前,15艘新龙舟赛船南北向在起扒线上一字形排开,整装待发,场面十分壮观。由会长在指挥台上发令, 指挥船当即举旗开龙!立马鞭炮轰鸣,鼓乐齐奏。十五艘飞龙像箭一般向前飞奔。桡手的号子声,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落的鞭炮声,铜锣声,汇成了一首震撼人心的赛龙夺锦曲!十五飞龙战围滩,百年盛事今再来!下川首届龙舟协会组织举行继历史第十九届21次,龙舟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比赛第一天,浐湾飞龙获得第一名,第二天比赛,东湾飞龙获得第一名。
在这次龙舟大赛的感召下,没有参赛龙船的自然村,纷纷自行筹资参照统一尺寸统一形式新造龙舟船:水洋村一艘为水洋飞龙2号;朱正颜先生独资一艘为平埠吉祥号;林家荣、陈卫民、陈北平先生合资一艘为南北洋飞龙号;淡水坑村陈洪坚先生独资一艘为时代胜者号。至此,下川新造龙舟船共19艘。
2008年下川龙舟协会第二届举行迎奥运龙舟大赛,会长汤贵洪,秘书长罗树本,赛场设在大滩围内,参赛龙船18艘,是历史上参赛龙船最多的一届,总赛程9600米,单程600米,16次来回程,赛时56分钟。此届继历史第二十届23次,2次龙舟大赛取得第一名的有家寮队和塔边队。
2010年和2012年端午节,在镇政府的重视下,下川第三届龙舟协会举行继历史第二十一届27次龙舟大赛,会长方伟明,秘书长赵文化,赛场设在大滩围内围,参赛龙船各15艘,赛程9600米,16次来回程,赛时56分钟,这一届4次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有塔边队、芙湾队、芙湾队和南澳队。
2014年和2017年端午节,在镇政府的重视下,下川第四届龙舟协会举行继历史第二十二届31次下川龙舟大赛,会长林家荣,秘书长赵文化,赛场设在大滩围内围,参赛龙船各16艘,总赛程9600米,单程600米,16次来回程,此届4次龙舟大赛获得第一名的有南澳队、独湾队、芙湾队和川西队。
2019年端午节,在川岛镇陈卓豪书记重视下,下川第五届龙舟协会,举行继历史第二十三届33次,龙舟大赛,会长雷志能,秘书长罗少颖,赛场设在大滩围内围。有16艘龙船参赛。
打造历史皇船巡游唱山歌,比赛场面气氛热烈美丽壮观的风采。总赛程9600米,单程600米,此次大赛两天,南澳队荣获双连冠,打破了历史纪录。2020年至2023年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下川龙舟赛暂停。
2024年端午节,在镇委镇府林荣均书记和林光耀镇长的重视下,各村委会支部书记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热心支持配合,罗国标会长带领第六届龙舟协会班子成员,站在风口浪尖制高点上克服一切困难,组织参赛龙舟队15艘,总赛程9600米,单程600米。举行继历史第二十四届35次龙舟大赛,五月初四日,联南队1号得第一名,五月初五日,川西队得第一名。
追溯下川龙舟大赛,历史上自清朝末年1909年端午节开始,下川芙湾村举行下川首届龙舟大赛至民国年代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已有115年多历史,在100多年期间到现在,下川举行龙舟大赛都有二十四届35次,综观历史,下川龙舟大赛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尤其是改革创新成立下川龙舟协会20多年来,在大滩围内围比赛有16次,参赛268船次,参赛运动员6836人次,观众总人数以万计,这样超大型的户外水上体育盛事,由于领导重视,有组织,安全措施工作落实到位,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事故,值得可歌的可喜可贺。很多现场观看过下川龙舟大赛的岛外游客,都情不自禁地说,下川龙舟赛有看头,比世界级龙舟大赛还好看。故下川乡亲迫切要求下川龙舟协会要千方百计传承和发扬下川龙舟历史文化,让让世界认识下川王府洲,认识下川岛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下川大滩围是自然和人工打造的、得天独厚的龙舟基地。 作为龙舟协会,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努力将基地办好,为下川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谱写新篇章。 2025年春日
【下川传统龙舟活动口述者和见証者】
浐湾村刘瑞权(96岁)
南澳村罗景气(78岁)
芙湾村方景权(78岁)
芙湾 村郑安稳(82岁)
2025年2月8日摄
刘瑞权先生现年96岁,浐湾村人。南澳村罗炳枢98岁,方国顺92岁,方仕明91岁,芙湾村郑安稳82岁,方景权78岁。他们是下川龙舟大赛的爱好者和参与者,他们根据祖辈口口相传,口述龙舟历史,下川的龙舟起源是芙湾村。早在清末民初,1909年芙湾村周、郑、关、方氏群众集体出标,举行下川首届第一次龙舟大赛,统一扒本地舢板木头船,芙湾夺得第一名。1912年浐湾村组织下川第二届龙舟大赛,当年取得第一名的芙湾村和南澳村并列第一。这里有一个典故,当年赛场设在浐湾沙滩门外至鹰洲海面,当时风猛浪急,把标青牌仔被大浪冲走,挂标青牌仔的小船赶不上,他们叫南澳村龙舟船继续扒行,他们回来作证明,可在发奖时南澳少了一个牌仔,可南澳村是超前第一的,在场观众,众所周知,可芙湾村的龙舟队还是不肯,为了避免争斗,浐湾村当晚另做一支第一标青从浐湾迳北步岭过,把标青、红包、炮庄送过南澳村,他们不敢从芙湾村路过,免得发生不必要的纠纷。1925年至1946年口述,1953年,1957年,1981年,1983年等赛事他们都参与者和见证者。
浐湾村刘瑞权(96岁)
南澳村罗炳枢(98岁)
南澳村方仕明(91岁)
南澳湾村方国顺(92岁)
以上资料根据上面四位老人口述荣学整理 2025年2月8日摄赵庭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