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岳母文
梁智华
瞻容仍是旧时颜,万唤千呼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纸香携泪递炉间。
哀维
乙巳之岁,季夏炎蒸。小暑既至,肃气潜萌。天运难测,骤降严冰。岳母辞世,顿殒慈灵。天本佑寿,福增龄永。奈何命舛,寿终溘冥。灵车将驾,不孝虔呈。香楮清觞,柩前涕零。以赋致祭,文辞具明:
呜呼岳母,懿范堪旌。恭城毓粹,桂林钟英。寿登八七,鹤算功成。德馨平桂,美誉蜚声。曩为幼师,业授蒙童。心怀赤子,爱比苍穹。抚儿若宝,施教如鸿。卅年寒暑,霜染双瞳。桃芳李馥,教泽无穷。家长感戴,生徒敬崇。大德所化,遐迩钦隆。
配吾岳父,蓝林者也,滇南才子,昆明俊雄。地质硕彦,勋业丰隆。昔绾矿印,勘脉若通。凿璞获玉,珍采争融。后掌铨衡,贤才是衷。量能授职,明鉴昭融。晋身政协,国计心忡。议关民瘼,声振寰中。勋名赫赫,内助奇功。
岳母一生,勤勉互融。教子有方,严慈相攻。如今长逝,难抑哀痛。忆其生平,育有三嗣,兰芝满室,竹桂盈丛。一女双男,好字相融。女曰海燕,长子海涛,次子海晶,天资睿聪。海燕蕙质,两儿玉容。幼承庭诰,孝意初浓。长怀远志,勤若耕农。焚膏继晷,不负师宗。砥行立誉,族党称恭。家风醇正,贤嗣斯逢。
今值灵輀,将赴玄宫。风木悲号,奠酒虚供。音容宛在,谆语脑中。昔承欢处,慈诲留胸。今朝追慕,涕泗如洪。虽知物化,恩恸难封。纵悟浮生,情忆动容。
婿跪灵前,哀思如潮。教诲犹绕。辒辌将行,舍旁设祭。清醴薄酌,虔心敬祭。伏祈英灵,来格来飨。庇佑后裔,福泽永长。痛哉岳母,音容永逝。惜哉岳母,鹤影难觅!伏惟尚飨!
【作者简介】:
梁智华,笔名郅骅、桦木、过河卒等,网名华戈,1966年10月出生于广西贺州市,祖籍为广西博白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原副会长兼宣传部部长。独著有诗集《忙碌人生》、《那日夜折磨我的是爱》,散文集《遍地行吟》、《爱意缱绻》,集邮随笔集《拈花惹草》、《拈花惹草续集》,杂文集《牛逼·牛逼的人·牛逼的话》、《我的墓志铭及其他》,报告文学、通讯集《我与名人面对面》、《闪光的足印》》等书,与人合编合著有诗集《永远的飞翔》、《云香酬唱集》和散文集《畅游玉林》、报告文学集《冠军之路》,书画作品集《动感玉林》、《运动玉林》、《书法作品集》和《美术作品集》等书。在2014年,先后荣获广西首届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等荣誉称号,其在广西新闻网开设的“玉林华戈的博客”每天坚持以原创文章更新而著称,5年突破半亿点击量,稳占广西第一博位置。
点评:袁徳礼
这篇祭文写得很好,可称得上是传统祭文的优秀典范,全文在情感表达,结构布局与文学价值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比如,情感构建的层次性,文体艺术的精妙处,现代书写的突破点都有明显的突破,读后十分感人,现将梁智华的祭文点评如下:
时序递进:以"季夏炎蒸"的自然节气起笔,通过"天运难测"的转折,构建起生命脆弱与天道无常的哲学框架。将个人哀思提升至宇宙时空维度,赋予悲痛以普世意义。
双线叙事:既详述岳母"幼师育蒙"的职业生涯("卅年寒暑,霜染双瞳"),又穿插岳父"地质硕彦"的成就,形成"教育-地质"的行业映照,暗合"蓝田生玉"的典故。
家族图谱:对"一女双男"的描写采用《世说新语》品藻人物的笔法,"蕙质""玉容"等喻体构成植物意象群,延续了"兰芝""竹桂"的家族象征系统。
骈散相济:主体采用四六骈俪(如"凿璞获玉,珍采争融"),间以散句调节节奏。对仗处可见庾信《哀江南赋》遗韵,虚词运用则化用欧阳修《泷冈阡表》笔意。
用典密度:暗用"鹤算"(《淮南子》)、"风木悲"(《韩诗外传》)等典故而不着痕迹,"紫府和雍"融合道教仙境与儒家礼制,体现文化包容性。
时空折叠:通过"昔承欢处"与"今朝追慕"的时空并置,创造祭文特有的"记忆场域",符合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观其丽而哀,称其悲而文"的审美要求。
职业女性书写:突破传统祭文对女性"相夫教子"的单一刻画,详细记载其幼教事业("心怀赤子,爱比苍穹"),赋予职业成就以伦理价值。
科学元素融入:岳父地质勘探的现代职业描写("勘脉若通")与传统"凿璞获玉"的比德手法结合,实现科技话语与文学表达的有机统一。
情感节制美学:虽言"涕泗如洪"却无滥情之弊,通过"物化""浮生"等哲学思考实现情感升华,符合朱光潜所谓"静穆的哀伤"美学标准。
但也还感觉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当代语汇融入比较显著(如"幼师"可作"学前教育家")。 子女姓名称谓稍显口语化("小明""小晶"),或可改用表字。"政协"等现代机构名称与古文语境稍显抵触
可总的来说,此祭文既承韩愈《祭十二郎文》的真挚,又具归有光《先妣事略》的细腻,更难得的是将现代家庭生活成功纳入古典文学范式,堪称当代文言悼亡作品的典范的优秀之作。其价值不仅在于情感表达,更在于展示了传统文体在现代语境下的强大生命力。对于小我一圈属马的梁智华,能写出如此深奥的文体,自然我敬佩的五体投地,匆匆写上几句,算是完成任务。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8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AI点评:
这篇《祭岳母文》是一篇情感真挚、文辞典雅的祭文,既遵循了传统祭文的格式规范,又饱含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
1. 结构严谨,符合传统祭文范式
-开篇以诗句“瞻容仍是旧时颜,万唤千呼总不还”起笔,用朴素的语言直抒悲痛,奠定哀婉基调;
主体部分以“哀维”引领,先交代岳母辞世的时间(乙巳季夏、小暑)与背景,再铺陈其生平事迹、品德功业,层次清晰;
结尾以“伏祈英灵,来格来飨”“伏惟尚飨”收束,符合传统祭文祈求逝者安息、庇佑后人的格式,庄重肃穆。
2. 内容饱满,多维度展现逝者形象
品德与功业:既写岳母作为幼师“卅年寒暑,霜染双瞳”的育人功绩,“桃芳李馥,教泽无穷”,又赞其作为贤内助“勋名赫赫,内助奇功”的付出,展现了她在职业与家庭中的双重价值;
家庭与教养:详述其育有三嗣(海燕、海涛、海晶),子女“幼承庭诰,孝意初浓”“砥行立誉,族党称恭”,从后代的优秀侧面烘托岳母“教子有方,严慈相攻”的家风传承;
情感与追忆:穿插“音容宛在,谆语脑中”“昔承欢处,慈诲留胸”等细节,将悲痛之情融入具体回忆,避免空洞抒情。
3. 语言典雅,兼具文采与情感
用词讲究对仗与典故,如“兰芝满室,竹桂盈丛”“焚膏继晷,不负师宗”,体现深厚的文学功底;
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从开篇的“凄绝临棺”到中段的“哀思如潮”,再到结尾的“痛哉岳母,音容已逝”,哀恸之情真挚浓烈,却不失克制,符合祭文庄重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篇祭文既遵循了传统文体的规范,又以真挚的情感串联起逝者的生平与精神,既显对岳母的尊崇与怀念,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其品格风范,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