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九与《进西安》
文/史飞翔

【王老九简介】
王老九(1894-1969),原名王建禄,因排行第九,人称老九,陕西省临潼县(今临潼区)人,现代农民诗人。王老九的重要诗作有《除了肚里大疙瘩》《张玉婵》《进西安》《进北京》《歌唱三户贫农》《年过六十能劳动》《伟大的手》等。出版的诗集有《王老九诗选》(1954)、《东方飞起一巨龙》(1958)、《带组入社》《进西安》(1956)、《王老九的诗》《儿童谜语》《谈谈我的创作生活》《和青年朋友谈诗选》《看稿杂谈》等。1951年,王老九应邀出席了西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著名诗人柯仲平鼓励他多编快板多宣传。此后,他经常和西北文联以及后来的西安作家协会的同志们探讨诗歌创作问题,参加群众性的诗歌活动。王老九五次去北京参加会议,曾即兴和郭沫若对过诗,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曾先后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他写的《进西安》一诗,在陕西省文艺创作会上被评为一等奖。王老九的诗,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翻身做主的欢声笑貌,反映了亿万农民坚决跟着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高涨热情。他喜欢民歌,熟悉民间故事、传说、谚语、谜语、对联,善于从中汲取养料。他的诗富有生活气息。在表现上通俗、生动、活泼、流畅,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编者按】《王老九与〈进西安〉》是一篇介绍农民诗人王老九及其代表作《进西安》的文章,内容丰富,评价客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评论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王老九的身份背景,强调其 “农民诗人”的特质,阐述了他诗歌中歌颂党、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进西安》从主题、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展现了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农民的精神风貌,让读者对王老九及其作品有了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评价王老九及其作品时,作者既肯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 “以诗存史,开辟了中国农民诗歌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以他为杰出代表的‘庄稼汉’诗歌流派”,又客观地分析了《进西安》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如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农民走进解放门的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体现了其诗歌在当时的鼓舞作用和启示意义,评价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另外,文中提及王老九受到毛泽东接见、与郭沫若对诗,以及参加各类文学会议并当选理事等经历,还介绍了《进西安》在陕西省文艺创作会上获一等奖等内容,这些史实为研究王老九的生平创作和当时的文学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史料价值。【编辑:纪昀清】
·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一位诗人,他生于斯,长于斯,他的诗歌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就是被誉为“农民诗人”的王老九,一个用诗歌咏唱社会底层人民、火热生活和共产党的伟大领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老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农民情怀,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农民诗人。
王老九的诗歌,大多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劳动人民翻身解放为主要内容。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每一句都铿锵有力,每一首都振奋人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心灵的流露和情感的抒发。他用自己的诗歌,为那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
王老九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进西安》。这首诗以翻身农民代表者的姿态走进了解放门,同时又满怀着主人翁的自豪感登上诗坛。诗中通过描绘翻身农民进入西安的场景,展现了新生活的美好愿景。诗中写道:“解放门,大敞开,翻身农民走进来。城里人,笑开颜,欢迎我们进西安。我们来,把福带,带来幸福大家享。”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翻身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首先,从主题上看,《进西安》以翻身农民为主角,展现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变化。诗中的“翻身农民”象征着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旧社会的束缚,迎来了新生活。这种主题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从艺术手法上看,王老九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的“解放门,大敞开,翻身农民走进来”一句,通过“大敞开”的形象,表现了新时代的宽广胸怀和包容精神。同时,“城里人,笑开颜,欢迎我们进西安”一句,则通过“笑开颜”的形象,展现了新社会人民的友好和谐。这些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再次,从思想内涵上看,《进西安》表达了翻身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信心。诗中的“我们来,把福带,带来幸福大家享”一句,充分体现了翻身农民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和信心。这种信心和愿景,不仅是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更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这种信心和愿景,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和启示意义。
此外,《进西安》还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诗中的“翻身农民”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翻身解放的目标。因此,这首诗也表达了翻身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不仅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更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进西安》中,王老九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农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和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农民走进解放门的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同时,他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在陕西省文艺创作会上被评为一等奖,成为王老九诗歌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王老九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他曾即兴和郭沫若对过诗,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3年9月,他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再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8年,他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被选为理事。1960年,他先后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和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王老九及其诗歌作品《进西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以农民为主题,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为中国农民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王老九一生用独特的艺术风格,歌咏社会底层人民,歌咏火热的生活,歌咏共产党,以诗存史,开辟了中国农民诗歌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以他为杰出代表的“庄稼汉”诗歌流派。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活力,对于农村、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史飞翔,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首批重点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陕西省“百青人才”、陕西省“百优人才”、陕西省“双百人才”。曾获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西部网联合颁发的“陕西省十佳优秀散文作家”称号。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吴宓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高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陕西作家研究》《陕西当代作家研究》等著作22部,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