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方位)
分顺逆两种情况,共形成四十八种格局。五行的区分就包含在这里面,而它的根源其实出自阴阳。
阳(气)从左边循环流转,阴(气)从右边运行相遇。要是有人能懂得阴阳的道理,就不愁找不到合适的风水宝地。
认为阳山必须配阳向、水流也得属阳,这种说法很荒唐;觉得阴山必须配阴向、水流也得属阴,这种拘泥固执的想法同样可笑。如果能看破其中的道理,就会明白阴阳本是一体、妙用相通,若执着于阴阳对立而难以调和,那山水的格局也就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了。
二十四山都是两两相配而成,很少有风水先生能真正通晓其中含义。五行分布在二十四山之中,这层道理风水先生们又何曾记住?
徐氏(注:可能指注解者)说:这一段讲的是双山三合五行的规则,大致是生、旺、墓三个方位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气场,所以叫“三合”;将两座山合并起来兼顾考量,所以叫“双山”。比如木气生于亥位,乾位随之配合;木气旺于卯位,甲位随之配合;木气藏于未位,丁位随之配合,因此乾、甲、丁与亥、卯、未组合成木局,就是这个道理。水、火、金的格局,也按照这个逻辑推演。
如果论及玄空五行,要懂得它能区分万物的荣枯生死。
丙、丁、乙、酉原本属火;乾、坤、卯、午同属金;
亥、癸、甲、艮是木;戌、庚、丑、未是土;
子、寅、辰、巽、辛加上巳,申和壬则都属水。
用这个(玄空五行)来勘察水流、丈量山势,哪怕是广阔的江山格局,也能瞬间判断清楚。
山上的“龙神”(指山势气场)不应混入水流(气场),水里的“龙神”(指水流气场)不应混入山势(气场)。
(注:双山五行用于论山势立向,所以说“山上龙神不下水”;玄空五行用于论立向和水流布局,所以说“水里龙神不上山”。)
还有收山出杀的方法,结合步测尺度(方位、距离)来运用,不能偏离。
坎、癸、申、辰、坤、乙这些方位,离、壬、寅、戌加上乾、甲,
这些是阳山(阳气场)的起势之处,用收山出杀的方法来规划最为适宜。
艮、丙、兑、丁加上巳、丑,巽、辛、震、庚、亥、未所对应的方位,
这些是阴山(阴气场)的入穴之处,立穴时不必拘泥于左右方位。
这就是关于收山出杀的方法,不必拘泥于三节、四节(细分的步骤)。
释义:
这段文字是传统风水学(尤其是三合、玄空派)的核心理论阐述,主要围绕“二十四山”“阴阳”“五行”展开,核心是说明风水格局的搭配原则:
1. 二十四山与四十八局:二十四山是风水学中对方位的细分(将360度分为24个方位,每山15度),顺逆不同组合形成48种基础格局,是分析风水的基本框架。
2.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是风水的根本,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区分源于阴阳,二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同一体”,需灵活调和,反对拘泥于“阳山配阳向、阴山配阴向”的刻板认知。
3. 双山三合与玄空五行:
双山三合:将相邻两山合并(如乾与亥、甲与卯等),结合“生、旺、墓”三个方位形成气场循环(如木局的亥卯未),用于判断山势与立向。
玄空五行:另一种五行划分方式(如丙丁乙酉属火等),用于勘察水流和山势的气场匹配,强调“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即山势与水流的气场需各守其位,避免混淆。
4. 收山出杀:风水布局中调和气场、避凶纳吉的方法,根据阳山、阴山的不同方位特性(如坎癸申辰等属阳山,艮丙兑丁等属阴山),灵活规划立穴位置,不必拘泥于固定步骤。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强调风水的核心是对阴阳、五行气场的灵活把握,反对教条主义,体现了传统风水学中“理气”派的核心思想。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