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然见南山》
散文
作者/余青山
灵根韭菜镇元苗
老子青牛吃壮腰
玉露甘泉龙井涌
昆台崖旷水帘飘
天罡古月守荒寺
太極南门闸野妖
云海樵夫窥世外
仙风道骨乐逍遥
余因生话所迫,离开南山,来到特区,已有三十余载,自力三餐追旧梦,凝霜两鬓复春秋。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南山,没有走资派、经营者,也没有特色社会主义,小时候,在这片山上,和同龄人上山放牛、砍柴、採药、植树造林,哪有水?哪有洞?哪里有野果?都能精准定位,甚至连蛇和野猪出没?哪棵树上藏着什么鸟?均可洞察秋毫。父辈们,是听着钟声出工。薪酬每日十分制,约合人民币八分到二角不等,没有节假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农耕生活。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水也是那川水,每个村庄出勤之钟声,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个年代的人,也基本所剩无几。而且大山深处几乎无人,春天的花,努力绽放,秋天的果,坚守岗位。所以,这南山之灵气,与世外桃源之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时候的传说,龙井那一方,不让小孩靠近,很久以前,有个小女孩,穿着红色衣服,去龙井提水时,诱青龙出洞,刹那间,天雷滚滚,飞沙走石,如击破天河般,倾盆大雨一泻千里,引发洪水泛滥,村庄一片汪洋,百姓受灾罗难,天地不得安宁。后由髙人指点,将大石磨,放入龙井,压住井口,从此以后,龙再也没有出来闹事了。所以,不让小孩靠近龙井,是有故事的,若再引青龙出洞,后果细思极恐。
在牛背山沟,有一段青石路,路过此处之陌生人,定能看到奇怪痕迹,脚印怎么镶嵌在青石之上?传说,这是赤脚大仙,在此修炼得道成仙,留下的脚掌印,万千年来,风雨浸蚀,仍然还在那里,五趾清晰可见。成为当地美丽的传说。
总之,这里百姓传说的故事众多,可算是物华天宝,人傑地灵,既有龙,又有仙,牛背山之神,韭菜崖之奇,骡马仙塘看雁,狗脚洞里闭关,等等,一连串美谈,由来已久,妇孺皆知,大凡来过滴水岩佛隆寺之人,都能知道此处之玄乎,牛背山,韭菜崖。古时有地理师,对此山定义为:“仙人放牛",也有大师说“牛吃天堂菜”,无论如何,现实中,真有牛吃韭菜之轶事,说的就是此山。
且说,这头放纵不羁之神牛,四面云山龙起伏,八方时雨会灵山,中间那座山,就像神牛吃草之势,不知吃了多少春秋?古往今来,有人说:它是牛魔王化身,也有人说:是老子隐青牛于其上,更有人说:牛郎转世,众说纷纭,见怪不怪,但是,这座牛背山,横看膘肥体壮,纵观牛气冲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常有登山探险、寻牛问仙者,看鹰击长空,岂是蓬蒿之志,赏玫瑰之艳,完胜牡丹之尊。花香鸟语,珍禽相伴,流泉飞漱,空谷回响,在高强气压奔流之时,云海翻腾,如惊涛,似骇浪,山中游人,平步青云之上,白云飞渡,如上九天,若蓬莱仙岛,体验高处不胜寒之奇思妙想。沿山沟千米之上,便是牛头山,牛头山伸向韭菜崖,这就是牛吃韭菜的点晴之作。
再说韭菜崖,紫气青霄开碧野,风和日丽上青云,人在山中走,水在画中流,此山阳光充沛,雨露调和,为何与众不同?玄妙自有乾坤,植被丰茂,满山韭菜,唯此独盛,远离世俗,为神仙御膳之极品,不知其所以然也?而野生韭菜,肥而壮,鲜而美,远胜于人工种植之香浓,绝无仅有,无论汗涝天灾,韭菜从未绝迹,从古至今,千秋万代,葳蕤绿叶无人种,雨露仙苗有玄机。玄机何在?唯有镇元大仙,知其所以然也。
灵山必有活水,岩上数眼涓涓清流,没有污染,从岩层石缝溢出,永无枯竭,顺山沟,绕竹林,汇入瀑布,冲天而下,上及太清,下及太宁,布龙泉玉露,施上善祥和。常饮方能疗疾,短喝正好怡神。冰凝镜澈,清鲜养颜,性甘如醴,味正清纯,盛夏冰心透凉,寒冬水涌其热,清波滚动,生气轻盈,其自然流淌,生生不息,堪称九成宫之醴泉也,人比其华,何知甘露之质?余取祥瑞,世人该可取而饮之,敬畏上天之德,尽在南山泉水。生命之源也。
崖头绝壁,峡谷通幽,梅雨季节,瀑布直下三界,长虹贯穿九天。北岸龙回十里,南山云起五峰。古人说靠山吃山,今之不然,深山不见人,鸟兽若乡邻,寺破容圆月,风回作庙神。陶渊明东蓠之下,孤烟横天际,冷雨洗溪桥,世人只顾利禄前程,何守孤山幽径之美哉?它山揽胜,知五岳其华、名山壮丽,安知西塞山南岸,山外有山,非比泰山巍峨独尊,但不下黄山松风云海,此山别有洞天,樵夫如世外之客,轻云若鲜活之精灵,共鸣的莺啼和鸟叫,会同高山流水,奏响千古琴韵,天籁之音在空谷回荡。山水纵横,风烟清净。偶尔有山民入镜,似神,似仙,又像罗汉,尽显蓬莱气象,道骨仙风之玄妙。
嗟夫!这既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天涯海角,实为人间烟火,红尘俱净,风月同天之南山头也!当下如入无人之境,四十年前的大叔、大爷们,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新生代。都拖家带口,挤进城里谋生,伤怀之余,为之可叹!这灵若仙山,风水宝地。这美好的传说及故事,何去何从?苦思冥想。斜阳西下,月上东楼,一切利害,万物兴衰,皆为天之道也!非人力可为。悠然见南山,牛,仍然在吃天堂的韭菜,吾乎!幡然醒悟,答案,早已著《道德经》之上,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

作者:余青山,湖北省大冶市人,九七年南下,客居鹏城廿六载,现为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者年书协会员,广东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坪山区书协会员,书香文学诗社会员,坪山区老年大学书法教师,银河书画院创始人,深圳金桥书画院创始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