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淬炼的中原壮歌
《洛宁抗战风云录》
②
(中篇纪实文学)
(三)阳峪河惨案:血色河滩上的悲壮篇章
1944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在中原地区愈发猖獗。5月16日,沿洛潼公路西犯的日军坦克第三师团洛宁追击队(福岛部队)与攻陷宜阳县城的日军会合,如汹涌的恶浪扑向洛宁,17日夜,洛宁县城沦陷,百姓陷入无边黑暗,而阳峪河村的悲剧与抗争,也由此拉开帷幕。
1944年5月22日,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沿洛潼公路西犯的日军第3师团福岛部队流窜到阳峪河村。这个宁静的小村庄瞬间被恐惧笼罩,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血腥味。洛卢人民自卫军战士孙全兴,一个朴实坚毅的汉子,正在家中劳作,听到外面的嘈杂与哭喊,他悄悄出门查看,发现一个掉队的日本军曹。仇恨瞬间涌上心头,他握紧拳头,悄悄跟在军曹身后,瞅准时机,猛地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军曹。只听“噗”的一声闷响,军曹脑浆迸裂,当场毙命。孙全兴迅速转身,向北边的山林奔去。
与此同时,战士袁同运和孙满在村外发现一辆深陷泥沼、动弹不得的日军军车。袁同运兴奋地对孙满说:“咱把这车物资抢了,不能让鬼子得逞!”两人立即开枪,击坏车轮胎。可还没等他们靠近,大队日军就闻声赶来。他们无奈之下,赶紧往梅家洼方向躲避。等日军大队过去后,两人不甘心放弃,再次返回抢物资,不幸被日军发现并捉住,被粗暴地押走,下落不明。
24日,当地乡民张才、李明甲、王点卫等人,看到日军军车,想着能抢些物资,为抗日出份力。他们悄悄靠近,却被日军察觉,同样被无情地抓捕,反抗的呼喊被日军的呵斥淹没。25日,乡民宋胜看到一个日军在疯狂追赶一个妇女,他怒目圆睁,心中燃起熊熊怒火,躲在拐弯处,等日军靠近,突然冲出来,将日军拖到沟底,双手死死扼住日军脖子,将其扼死。但很快,日军发现了他的行踪,宋胜也被抓捕,他被押着,却毫无惧色,眼神中满是对日军的仇恨。
在日军反复侵犯阳峪河村时,下沟村的袁克俊、袁狗蛋等9个爱国乡民,看到日军捉住20多名妇女,心生怜悯与愤怒。他们趁日军不注意,偷偷将妇女放走。日军发现后,恼羞成怒,四处搜捕,将袁克俊等人全部绑了起来,准备施以暴行。
到了27日,残忍的日军将先后俘获的15名乡民,带到河滩边。这些乡民,有的是为了反抗侵略,有的是为了保护同胞,此刻,他们被紧紧绑在河滩的树上,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畏惧。日军手持刺刀,面目狰狞,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将乡民开膛破肚,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河滩的土地,阳峪河水也被热血染红,河滩变成了人间地狱。围观的日军却拍手喝彩,其暴行令人发指,惨无人道之极。然而,面对死亡威胁,这些普通乡民没有一人屈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洛宁人民的铮铮铁骨。
阳峪河惨案的消息传开,周边村庄的父老乡亲痛心疾首,哭声震撼山谷。但阳峪河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心中的反抗之火燃烧得更旺。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抗日队伍中,为了复仇,为了保卫家园,与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配合八路军、国民党爱国部队,为赶走侵略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洛宁抗战史上,留下了悲壮而又英勇的篇章,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沉痛历史和先辈们的抗争精神 。
(四)崇阳镇:令人痛心的“凉水泉”惨案
1944年6月上旬,发生了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惨案。日军扫荡卢氏后返回洛宁,在重阳镇凉水泉村附近与洛阳战地中学西逃掉队的40余名师生相遇。师生们惊慌失措,他们只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面对残暴的日军,恐惧笼罩着他们。他们逃到对面的白土咀村后沟一孔破窑内躲难,然而,日军却没有放过他们。日军追至将破窑围住,架起机枪疯狂扫射,那冰冷的子弹无情地穿透师生们的身体。接着,日军又用数枚手榴弹把破窑炸塌,师生们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的罪恶行径永远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日军撤走后,国民党军38军一部赶到现场,在塌土夹缝中救出两个人。一个是化学教员,伤势较轻,被派人送往嵩县桃湾;一个是男学生,腿被砸断,由当地董姓居民领回养伤,收为义子。这场惨案让人们对日军的仇恨更加深刻,也激发了更多人反抗的决心。
(五)故县镇:武桃红舍命救村民
1944年5月日军占领洛宁,犯下诸多罪行。当年秋天中午,一伙日寇闯入故县窑洼村,部分村民躲到村外竹林,老弱病残的被堵在村里。日寇端着刺刀威逼老人交出钱粮和姑娘,牛铁栓老人因愤怒反抗被日寇刺倒。日寇又拉响枪栓,恶狠狠地威胁,若不交人就将老人全部杀害。
藏在窑头上的武桃红目睹这一切,强烈的爱国心与怜悯心让她挺身而出。她站在高处对日寇表示,若想带走自己,必须放了老人。善良的老人们示意她赶紧脱身,但武桃红决心已定,厉声要求日寇立刻放老人走,并表示一袋烟后就下来跟他们走,否则就跳下去。
日寇担心武桃红跳崖,只好答应放人。老人们离开后,武桃红眺望远方,整理好头发,随后毅然从窑头斜坡飞奔而下,朝着一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猛扑过去,胸膛被刺刀刺穿,慷慨就义。武桃红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展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洛宁抗战的新征程
1945年1月17日,是洛宁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四面八方的300多名群众代表齐聚北旧县村,他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激动的神情,共同庆祝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中共洛宁县委和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高擎抗日大旗,肩负起了领导全县人民抗击日伪军的重任。他们积极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配合豫西二分区主力部队,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斗争。
抗日民主政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挤黑地”和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群众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洛宁支队建立后,多次配合豫西地委二分区59团,屡次击退日伪军的进犯。在一次战斗中,日伪军气势汹汹地向根据地发起进攻,面对日伪军的进犯,洛宁支队和59团的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抵抗,子弹呼啸,炮火轰鸣。战士们高喊着:“为了家乡,为了亲人,坚决把鬼子赶出去!”那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力量和决心。经过激烈战斗,他们成功击退了日伪军,保卫了根据地的安全,根据地的百姓们欢呼雀跃,对战士们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董宏伟,洛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