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冯昭扬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曾在宝洁公司工作,后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生物医学公司,由此开启了视觉生理研究的探索。
2002年,冯昭扬创办广州市施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亮公司”),开启事业新篇章。彼时,国内照明产品研发多聚焦于满足基本视觉需求。冯昭扬凭借其扎实的生理学功底与敏锐洞察,创造性地将“光”的科研视角拓展至“促进智力活动”与“影响情绪”的层面。他综合前沿科研成果,将施亮公司打造成国内顶尖的教育照明设计开发制造商,其名下的施亮照明系统更一举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2项专利授权。
冯昭扬的专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企业实践中,他还积极参与了由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导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修订工作。这份关键性的国家标准,取代了沿用24年的旧规范,为新世纪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2016年,冯昭扬再次领衔,主持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教室照明领域技术与实施水平提升。其推动教育健康照明的杰出贡献,也使他于同年荣获中国侨联颁发的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然而,冯昭扬的视野从未局限于一域。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荔湾区侨联第十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他持续关注社会痛点,将其转化为履职动力。他以深入调研为基、详实数据为尺,凭借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作风与深沉民生情怀,持续建言献策,其视角也成功地从专业的教育照明领域拓展至更广阔的城市治理疆域。
2018年,这份担当迎来重要体现。由他主笔、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将中小学教室照明达标作为2018年广州十大民生实事的建议》一经提出,迅即获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社会广泛共鸣。在随后的两年间,冯昭扬以行业资深专家的高度责任感,在政府组织协调下,主导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专家、广东省质检院等,共同编制出国内首个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强的教室照明规范。他与广州虎辉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确保这一重大民生项目严格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落地执行。该项目最终圆满收官,惠及广州逾百万学生,成果获教育部高度认可。
冯昭扬的民生关怀并未止步于教室照明。2024年,他代表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荔湾区政协发言,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城市治理的“盲点”与“痛点”——无物业服务小区难题。他援引数据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8370余个住宅小区中,近六成缺乏物业服务。”他观察到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此项民生实事(如福建提出2025年全覆盖目标、浙江的“清零行动”、广东珠海将其列为创文“十大专项行动”之首),而广州亦以“全域服务治理”的新构想推进30个街道试点。
冯昭扬精准剖析了无物业小区存在的“三无”困境——“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他指出,虽有试点工作推进,但成效仍显不足。
为解决此困局,他提出了一套分类分步骤的系统方案:其一,在全市范围开展“无物业服务小区清零行动”,构建“大社区”格局,完善机制体系,推动管理规范化;其二,引入“大物业”管理理念,多元化解决路径——利用市场机制消化一批、政府引导实现居民自治一批、由国企担当托管一批,最终实现全域覆盖;其三,倡导搭建“大平台”机制(信息管理、协商议事、资金筹措),推动物业服务向精细化升级。他强调,治理必须因地制宜,注重策略性与合力协同。
从生物学者到教育光环境开拓者,从行业标准制定者到城市治理建言人,冯昭扬的每一步都紧踏着社会发展的脉搏。他以专利技术点亮课堂健康,更用民生提案温暖城市角落。政协委员的身份,是他将深厚科研积累转化为惠民实效的坚实平台。在科技之光与人文关怀的交融处,他诠释了一位科学家、企业家以光载德、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