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邙与山家吟怀
晓霞染邙岭,旭日照客程。
溪径幽谷转,翠峰云岫生。
洛水妙曼舞,黄河波浪涌。
泉响林犹谧,猿啼山愈静。
松坳隐茅舍,荆扉野老迎。
云崖垂玉瀑,草庐爬青藤。
兰草花沾衣,修篁鹅引颈。
檐下裸黍黄,庭傍时蔬青。
篱内月季香,舍外枫叶红。
愰若桃源画,疑如仙间景。
山民多好客,置酒话浮生。
别儿避城嚣,但作云鹤翁。
朝闻雀鸟喧,暮听风雨声。
饥採松徽花,渴饮林泉清。
沽酒慰旅尘,醇醉诗意倾。
怜民咏桑麻,怀国唱大风。
他乡遇知已,盛世遍温情。
依依作别时,殷殷道珍重。
征程三千里,关山十万重。
心期归来时,把盏再叙情 。
二、揽胜怀古
雨霁陟邙岑,风柔意欣欣。
云岫峰峦翠,鸟鸣物华琛。
缓履汤王陵,悠思念伊尹。
德馨祛暴虐,勋业耀古今。
虔瞻鲁公冢,浩气犹凌云。
笔端凝铁骨,墨韵著忠枕。
探秘会圣宫,铭碑天下闻。
仁宗巡跸处,遗风梦犹温。
漫步申阳里,情怀郡王殷。
反秦筑功名,归汉惠黎民。
登临首阳麓,拜谒夷齐坟。
采薇明素志,守节远嚣尘。
敬吊田横墓,悲歌壮士魂。
五百同生死,千古青史存。
芸芸炎皇孙,拳拳故国心。
古亳桑梓地,胜景览不尽。
伫立邙山巅,极目风物新。
心潮逐浪涌,豪情满乾坤。
激越咏江山,怡兴颂长春。
情迷丰华里,未觉近黄昏。
三、 寻芳遇好客翁
重阳登邙山,天际燃云霞。
葳蕤首阳树,飘渺洛水纱。
一岭千古日,两坡四时花。
雨霁物华新,云淡玉无瑕。
蜂寻有巢树,碟戏无主花。
愰如桃源景,宛若仙境画。
东岭松涛鸣,西谷涧泉哗。
高树鸟竞喧,深林猿和答。
登高望苍茫,俯瞰怜桑麻。
临风怀家国,长啸豪气发。
岭上银须翁,挥汗锄禾稼。
日映身似弓,晚归云径斜。
山民性豁达,好客邀舍下。
草庐石桌净,柴门竹篱芭。
犬吠鸡栖树,猪息鸭上架。
妪熬黄米粥,翁沏新萸茶。
坳里柳鸣蝉,塘中荷响蛙。
松竹三五处,炊烟八九家。
不觉窗月明,作别怜白发。
明年重阳时,再来就菊花。
《邙岭三章》赏析
中国青年诗协 诗刊常务理事
林茜
观夫《邙岭三章》,才情横溢,意蕴悠长,如同一轴绚烂长卷,徐徐铺展邙岭之胜景、历史之厚重与人文之温情,令人沉醉其间,遐思无限。
首章《过邙与山家吟怀》,绘景精妙,情景交融。“晓霞染岭,客踏旭光之旅;溪径转幽,翠峰生岫之奇。洛水曼舞以呈秀,黄河波涌而显雄。”寥寥数语,勾勒出邙岭晨曦中动静相宜之美。继而山家之景入画,“松坳隐舍,荆扉野老相迎;云崖垂瀑,草庐青藤漫绕。兰沾衣袂,修篁引颈鹅鸣;黍黄檐下,蔬绿庭旁香溢。”宛如桃源仙境,尽显自然质朴之趣。山民好客,“置酒话浮生,愿别城嚣作鹤翁;朝闻雀暮听风,饥采松花饮清泉。”表出世之愿,抒悠然之情,使读者亦感其惬意。
次章《揽胜怀古》,则于山水间追溯历史,尽显厚重。“雨霁陟邙岑,风柔意畅;云岫翠峰峦,鸟鸣彰物华。”以清新之景起笔,转入对古迹贤人的缅怀。“汤王陵前,思伊尹德馨祛暴;鲁公冢畔,感其浩气凌云。笔凝铁骨,墨韵著忠忱。”汤王、伊尹、颜鲁公之事迹,跃然纸上,彰显古人品德与功绩。“探秘会圣宫,铭碑天下闻;漫步申阳里,怀郡王之殷。登临首阳麓,谒夷齐之坟;敬吊田横墓,歌壮士之魂。”多处古迹罗列,串起历史脉络,让人体味岁月沧桑,感慨仁人志士之精神,油然而生敬慕。
末章《寻芳遇好客翁》,充满生活情致。“重阳登邙山,天际霞燃似火;葳蕤首阳树,洛水缥缈如纱。岭拥千古日,坡绽四时花。”描绘出重阳时节邙岭的绚丽多彩。“蜂寻巢树,蝶戏野花,恍若桃源再现;松涛涧泉,鸟喧猿和,宛若仙乐奏鸣。”动静结合,营造出和谐美妙之境。而遇好客翁后,“银须翁锄禾,日映身如弓;妪熬黄米粥,翁沏新萸茶。”生活场景质朴温馨,“不觉窗月明,作别怜白发;明年重阳至,再来就菊花。”情谊真挚,令人心生向往,为邙岭之行添一抹温暖色彩。
此《邙岭三章》虽为古体诗,不受平仄格律之拘,却如杜翁之“三吏三别”,感情抒发畅快淋漓。作者以娴熟之笔,边叙事边抒情,将邙岭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融入诗中。若无深厚文学功底,实难驾驭如此宏大题材,绘就这般精彩篇章。
作者文学造诣堪称精湛,其对文字的驾驭游刃有余,遣词造句精准而生动,寥寥数言便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诗中对仗工整巧妙,意境营造浑然天成,既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又融入了现代的情感表达,足见作者对传统文学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发展能力。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挖掘,亦或是对人间温情的生动刻画,皆彰显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表现力,实乃当代诗坛不可多得之佳作,作者亦堪称诗词创作领域的佼佼者。
综观《邙岭三章》,或绘景,或怀古,或写人,皆文笔细腻,对仗工稳,情景相生,使邙岭之美、历史之韵、人情之厚,尽现于诗中,实乃佳作,读之如沐春风,如临佳境,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