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忠魂:赵渭滨的滕县保卫战壮歌
一罗培永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赵渭滨,便是其中一位令人敬仰的铁血英烈,他在1938年的滕县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用热血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
赵渭滨自幼饱读诗书,心怀家国天下。目睹列强欺凌、山河破碎,他毅然投笔从戎,立志以武力捍卫国家尊严,拯救黎民于水火。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报国之志,他在军队中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1938年,日军大举进犯,妄图迅速占领战略要地滕县,打通津浦线,进一步扩大侵略版图。当时驻守滕县的正是赵渭滨所在的122师。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军,赵渭滨与师长王铭章深知,滕县的得失关系重大,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抱定必死决心,誓与滕县共存亡。
战斗打响后,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向滕县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飞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滕县的城墙和街道上,房屋被炸毁,百姓流离失所。赵渭滨亲临前线,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部署,鼓舞着全体将士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122师的官兵们不畏强敌,顽强抵抗,一次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然而,敌我力量悬殊巨大,日军不断增兵,战斗愈发惨烈。随着时间的推移,滕县守军伤亡惨重,弹药也逐渐匮乏。但赵渭滨和将士们依然坚守阵地,寸土不让。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房屋,都成为了他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场。
在战斗的最后时刻,赵渭滨身先士卒,率领剩余的将士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他挥舞着战刀,勇猛无畏地冲向敌人,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不幸的是,在激战中,赵渭滨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他倒下的那一刻,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在向敌人宣告:中华儿女永不屈服!
赵渭滨的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用生命践行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滕县保卫战虽然最终失利,但它极大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为后续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全国抗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今,当我们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赵渭滨的名字熠熠生辉。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
津浦烽烟卷战云
临危策马守雄关
刀横血刃拼顽寇
弹尽危城卫故园
铁骨铮铮昭后世
丹心耿耿照尘寰
滕阳碧草埋忠骨
浩气长存万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