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酉阳,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那里高高的山,清清的水,那里的吊脚木楼,那里很有乡土风味的民歌,那里的摆手舞……已听朋友多次说起了。
一路民歌到酉阳
三月,正是成都平原绿浪连天,菜花如云,阳雀清亮亮啼叫的季节。见贯了坦荡无垠平原的我们,听说要组织去东边远远的酉阳,心便激动起来,那可是一个山高水长令人神往的地方啊!
清晨,我们早早地赶到集中地文殊院武陵世家的门前,在凌晨的薄雾中,文友们也欣喜地赶来了。
客车穿过蓉城,车上酉阳民歌优美的旋律一下吸引了我们:
清清酉水河/两岸好风光/一曲土家谣/唱给好家乡/山歌调唱得花儿红/铜锁呐吹得呐人心爽……我们被民歌深深感染着;载歌载舞的土家人把我们的心带向了远方的青山绿水间。
车上酉阳的朋友告诉我们:以前他们到成都,要走三、四天,为开一个两小时的紧急会议,他们得提前几天出发,会一结束,又一身风尘,一身疲惫地往回赶。朋友欢悦地说:现在好了,到首府重庆只要两个小时,成都也七、八个小时就到了。
车穿过平原山川,一路向前,沟谷越来越窄,山越来越高,开初重重叠叠,而后苍苍莽莽,“大山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哎/只用木叶不用媒……”,歌声在山野飞扬,浪漫的酉阳,神秘的酉阳,让我们的心更迫切地飞向前方。我们的客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呼啦啦向前,青山巍巍,飞瀑奔流,河水蜿蜒,大山退走,紧赶慢赶,我们在酉阳的民歌声中,于下午五时,赶到了绿树松柏掩映,幢幢新楼拔地而起的峡谷:酉阳县城所在地。客车盘旋而下,群山绿潮翻涌,沟谷新楼升起,新城欣欣向荣的景象迎面扑来,酉阳给我们热气腾腾,生机勃勃,耳目一新的感受。
灵山异水龚滩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赶往龚滩古镇,酉阳的朋友讲起了钟多镇龙池村喊水泉的故事。
他说,龙池村一组山脚处有一岩坎,崖石有两孔,多年来,天干暑热中,口渴难忍,只要对泉孔大喊 “龙王爷、山神爷,我们口渴,请给一点水喝!”然后拿一块小石头在泉孔上方轻轻敲击几下,一股泉水就喷涌而出,待喝好了,泉水也不见了。他说,前不久,还到那泉边喝过水呢。
我们想一见神奇的泉水,但不在安排的路线之列,只好遗憾地叹息了。
此时,车里响起了祖海《梦回故乡》的歌声:
酉水长长/武岭苍苍/云山深处是乌江/两岸多秀丽/百里美画廊……
我们穿过一条条沟谷,一座座山岭,顺坡来到乌江边的古镇龚滩。
临江依坡而建的龚滩,如仙山琼廊,青烟袅袅,木楼飞檐,青瓦石阶,高低错落,古色古香。美丽的古镇,象灿烂的星群,闪耀在清悠悠的乌江畔。在和煦的春风中,优美的民歌声里,我们踏着级级石阶,向坡上的古镇攀去。
龚滩古镇,原在上游两三里的地方,由于水位上升,原镇成了水底世界。现在的龚滩,是依照原来风貌重新修建的。一排排形态各异的吊脚楼,青幽幽的石板街,闪灼着迷人的色采。龚滩,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国时,蜀汉在这里建汉复县,西晋在这里设涪陵郡,唐代在这里设洪杜县。明万历年间,龚滩的凤凰山发生罕见的泥石流,阻断了乌江,形成一个大险滩,于是这里被称为龚滩。我以为龚滩应为“拱”滩,从水中拱起之意。这里的居民多姓罗和冉,并不是因龚姓人多而名之。据说,清代这里曾流传一首民谣:“上街不打冉,打冉下不了坎;下场莫惹罗,惹罗下不了河。”
我们走在青石镶地的木楼小巷里。当地色彩的工艺品,食品和小吃摊点一字儿分列两边。老乡告诉我,古镇有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落,古大盐仓,通灵桥,半边仓,西秦会馆,拐角楼,桥重桥……我们如是走在古老的时光里,走向唐朝和清代……龚滩是一部部电影电视的拍摄地,曾拍过一部又一部的电视连续剧;这里,也曾为著名画家吴冠中旅居数月之地,吴老曾多少次在古镇徜徉徘徊;他的名画《老街》就画的这里。他说:龚滩,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可以看出他对这里的留恋和赞叹。这里曾迎接过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人,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为古镇的风采而倾倒,把龚滩的名字传向四面八方。
下午,我们的船行驶在乌江里,青山奇峰倒映江中,山在水中,水在天上,乌江如诗如画一般,妙不可言。我们的船好似在画廊龙洞间穿行,听得见四周铮铮淙淙的落泉声。江水如染,伴着三月的春风,江畔传来深情的歌声:欢迎贵客来吔/把乌江美丽的画卷展开/云雾中露出我土家苗寨……我们的船行驶在碧玉般的乌江里,穿行在优美的民歌声中,心里甜甜的、美美的,人们都赞叹:乌江真美!
导游指着对岸两道宽十来米,高数十丈的擎天石柱形成的窝状天空说,这叫月亮窝,是月亮升起沉落栖息的地方。我们叹息着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导游接着指着阿蓬江侧山崖一级级排列陡崖之上的石水田说,这叫“仙人田”,共四十九丘。我们抬头望去,汩汩的水流正沿着一道道田埂,浸润着一方方“仙田”。导游说,据传很久之前,这里住着母子二人,有一年,时逢天旱无收,交不起租,贫病交加的母亲卧床不起。一夜,有一女子给儿子托梦说,叫他到仙人田旁的洞里背米。他照女子所指到达洞里,真的看见一袋白米,便背回家中。后来被财主知道了,财主带着家丁赶往洞里抢米。梳妆的女子见来了恶霸,反手将梳头的梳子甩向对面的山岩,飞身而出,把财主卷进了江中,随之关闭了洞门,梳子也化为了梳子岩。从此,这里就只见水田,不见了稻谷,“仙人田”也荒芜了。
晴空下,仙人田和梳子岩都耀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被似真似幻的景致吸引着,浮想连翩,赞叹着乌江山川的奇特。
陪我们同行的《酉阳报》总编说,十多年前,他在沿江的一所学校教书,江对岸贵州沿河的表哥家的亲人病了,他们乘船赶到大山深处的村里,看见十来岁的姑娘和男孩赤身裸体,没有衣裤穿。那里的学生上学,自己背着柴禾和铝锅,中午一排排地在学校的院坡上做饭,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他说,过去这山里人生活不容易啊!
我们心情沉重地望着沿江的青山和滔滔的乌江。希望那样的日子永远远去。烟雾迷漓中,对面山中传来《山歌好唱口难开》的歌声:山歌好唱口难开/宁青好吃树难栽/大米好吃田难办/鲜鱼好吃网难抬……随着歌声,我们看见,旧楼仍在,但两岸新楼幢幢,街市蜿蜒,羊立崖畔,牛饮江边,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总编说,如今这里人们的日子变好了,乌江也变美了。
我们深深地向乌江更加美好的明天祝福!
龙谭的记忆
我们到龙潭是在飘洒的细雨中。
龙潭古镇,过去是川东酉阳人出武陵走洞庭的必经之路,被称为“货龙潭”,是一个繁华的水陸码头,这里不光是水陸要冲,也有着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
迎着风雨,我们参观了革命先驱赵世炎的故居。处身大山深处的赵世炎,早在上世纪的“五.四”运动时期,就是“五.四”运动领导核心人物之一。后来在李大钊、陈独秀支持下,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的主要领袖人物,我们熟知的蔡和森、向警予、朱德、周恩来、陈毅、王若飞等都是当时的主要成员。
后来赵世炎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和工人运动时被叛徒出卖,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这位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先驱,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为民族的兴旺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真不愧是华夏的伟男儿。
龙潭古镇弯弯的小巷,饱经岁月蒼桑的木楼,在细雨中显得幽深闪着神秘的色彩,纵横的街道,虎踞龙盘般隐没在暮色里,沉稳雄劲,让人感觉,这里的确是藏龙卧虎之地!
龙潭不仅是赵世炎的故里,也是前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母亲赵君陶的家乡,是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出生地,是孙中山总统府秘书王勃山的故里,是原北京市委第二书记、中共华北局书记刘仁的家乡。
1934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的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的8千健儿在这里的南腰界山上建立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了黔东苏维埃特区,让反动派胆颤心惊,革命之火映红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大江藏蛟龙,深山育苍鹰,这就是酉阳。酉阳是一块厚重而伟大的土地。
细雨中,古镇已点点灯光。我和文友们漫步在古镇的街巷里,感觉着古镇的气息;街巷飘溢饭菜的芳香,有的打开了室灯,有的依门盼望儿女晚归,古镇人沉浸在氤氲的暮色里。晚风徐徐,街巷里流淌出动情的歌声:
高高八面山/青青酉水河/是我可爱的故乡/木叶满山响/情歌随风飘/伴随酉水长流淌……
歌声在夜色里飘扬,如细细的雨丝在我们心头緾绕。
我们来到八角井边,这口世世代代养育龙潭人的古井,见证着龙谭的兴衰和变迁。尽管龙潭古镇披着岁月的风尘,小巷石板路上还留存岁月的痕印,但龙潭古镇新区己新楼林立,旧貌新颜,它象征着龙潭人生活的变化和日子的富足。八角井旁的立壁上有一行字,在暮霭里吸引着我的目光: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恩师的培育之恩。这是一位台湾同胞留下的。面对今天的日子,他的话语体现着人们的心声,他也提醒我们:今天的美好,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这块土地付出的人们,我们得记住酉阳龙潭对历史和今天的贡献。

詹仕华,从军边关,曾在军地做文学组织工作。在《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香港散文诗》等发表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5部。曾获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微篇小说金奖等,作品收进多种选集。连续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总编。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