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图的解读
文/杨歌
这个合并图标设计将《利川知音报》与《莲叶之珠文学社》的核心特质融入“外圆内方”的意象中,既体现了两者的融合,又暗含深层的文化与精神内核,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一、视觉元素的象征意义
- 绿色荷叶(圆形外层):
荷叶的“圆”是自然的柔和形态,象征包容、和谐与生命力。对文学社而言,“莲叶”直接呼应“莲叶之珠”的名称,代表文学创作如荷叶般舒展、滋养灵感;对报社来说,“圆”暗含媒体连接大众、传递信息的包容性,绿色则传递出活力、清新与在地性(如利川与赣州的自然生态特质)。
- 方形筐中的水珠(水晶球,内方核心):
方形筐是规则、理性的象征,对应“方”的特质——代表报社的严谨性(新闻报道的客观、规范)与文学社的结构性(文字创作的逻辑、章法);水珠(水晶球形态)则象征纯粹与珍贵,既是“莲叶之珠”中“珠”的具象化,寓意文学作品如珍珠般闪耀,也暗合“知音”的内核——如同水珠折射光芒,媒体与文学都在传递真实与共鸣。
二、“外圆内方”的深层隐喻
- 形态上的互补:
外圆为“容”,内方为“立”。圆形荷叶包裹方形核心,象征两者合并后,既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合不同理念、面向更广泛受众),又坚守内在的原则与底色(报社的新闻操守、文学社的创作初心)。
- 文化与精神的统一:
“外圆内方”是中国传统智慧的体现(如古钱币造型),暗含“处世圆融,内心方正”的哲理。映射到合并后的主体:对外以灵活、亲和的方式连接读者与创作者(圆),对内以坚定的价值观与专业标准立足(方),既兼顾传播的广度,又坚守内容的深度。
三、双主体的融合与共生
- 荷叶与水珠的“依托关系”:荷叶为水珠提供承载,水珠为荷叶增添灵动,恰如报社与文学社的互补——媒体平台为文学作品提供传播渠道,文学内容为媒体注入人文厚度,形成“1+1>2”的共生效应。
- 水晶球的“通透感”:既象征文学的纯粹性,也代表新闻的真实性,两者在“透明”的内核中达成共识,传递出“以真实为基,以文心为魂”的合并理念。
整体而言,图标通过自然意象与传统哲思的结合,既点明了双方的身份标识,又赋予合并后的主体“包容而不失原则,灵动而坚守本真”的精神内涵。
2025.7.8
贺创刊八年 文/杨歌
热烈祝贺利川分享达人杨歌
,自媒体公众号《利川人》、都市头条《扬歌文学社·利川知音》总社及江西省赣州市分社:利川知音·莲叶之珠文学社8年来点击突破
一亿五千九百余万人次!
河南日报集团顶端新闻网<<扬歌文学·利川知音>>突破50万大关,今日头条、美篇号,百度、搜狐、华人头条文章均突破数十万,抖音号上千万,单篇创80万纪录!
立足公益,歌颂故乡,在浙江创建,辐射全国。目前扬歌文学社<网络平台>有来自全国知名人士,文艺爱好者,记者丶作家丶传媒公司负责人46人,供稿作家200余位。都是立足公益事业,倡导文艺复兴!
扬歌文学社秉承:"发现文艺新人,力举中外名家"为初心与宗旨,在杨歌和方立新先生引领下,将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在利川:我们曾推送:书法家陈洪毅、雷显平、杨鹏、左红林。。。。青岛杨永锋、重庆陈嗣斌,碣石李海元,陕西人陈凌云,诸暨杨维侦书画院杨根源。。。。。温州商人王建华、刘金武。。。。。(人物)
文艺作品作者:柳诗音、唐旭、林道茂。。。老作家:刘志尚、文德金。。。山西薛有毅等都是文学大咖级!
社团在成立8周年纪念之际:扬歌文学社总部向全社会推出,粉丝答谢活动:自2025年7月1日一2025年10月1日晚11时0分止。社团主要负责人前往湖北省恩施市来凤藤茶基地,利川忠路红绿茶企业调研考察。
第一活动:价值666元/公斤的一级藤茶,特别售价366元/公斤(1人限2公斤)包邮到家
第二活动:忠路镇贡茶特惠(待定)
以上产品均加盖《扬歌文学社》或《利川知音报》内部专用章以仿伪!请各位客官鉴别。(提前三天预约)因业务繁忙\非诚勿扰!见谅!谢谢!
20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