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宗:
龙脉(山脉走势)要分成阴阳两片来观察和选取(生气汇聚点);水流交汇于三叉水口之处,需要仔细辨认其源头和归属(即龙脉的祖宗山)。
2. 先看特起一峰为祖宗,属何星辰:
首先要看那特别耸立、与众不同的主峰,它就是龙脉的“祖宗山”。要辨别这座祖宗山属于哪种“星辰”(即五行星体: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代表不同的山形)。
3. 左行为阳,右行为阴,即是两片也:
从祖宗山出发,龙脉向左延伸的支脉属阳,向右延伸的支脉属阴,这就是所谓的“两片”。
4. 特起之形属阴,平夷之地属阳,急缓在其间矣:
特别高耸突起的地形(如尖峰)属阴,平坦开阔的地带属阳。龙脉行度过程中山势的陡急与平缓,就在这阴阳属性之间变化。
5. 阳辟为动,曰吐气;阴合为静,日含气:
属阳的、开阔(辟)的地形代表动态,称为“吐气”(释放、发散生气);属阴的、聚合(合)的地形代表静态,称为“含气”(蕴含、收纳生气)。
6. 吐气者施,含气者化则融结也:
吐气(阳动)的地方是生气发散施放之处,含气(阴静)的地方则是生气转化、融合、最终凝结成穴(理想的葬地或建筑基址)之处。
7. 三叉者,三合水也:
所谓的“三叉”,就是指三条水流交汇的地方(三合水口)。
8. 认宗者,言当审其分合之因:
“认宗”的意思,是说应当仔细审察水流分叉与汇合的原因(即水流的来龙去脉,反映龙脉的走势和生气聚散)。
9. 分合不明则龙来起止不真,所以当细认也:
如果水流的分合情况搞不清楚,那么龙脉的起源、走向和终止点就难以确定其真伪,因此必须仔细辨认。
10. 至于五行生旺、临官、休囚、死绝方位与水并当参详而无忽可矣:
此外,关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旺、临官、休、囚、死、绝等不同能量状态所对应的方位,以及这些方位与水流的配合关系,都必须一并仔细考察、综合分析,不可疏忽大意。
核心含义解释:
这段文字阐述的是中国传统风水学(尤其是峦头派)中“寻龙点穴”的关键原则:
1. 阴阳观是根本: 风水理论的核心是阴阳哲学。龙脉(山脉)被分为左右(或明暗)两片,代表阴阳。地形的高低起伏(特起为阴,平夷为阳)、动静状态(阳动吐气,阴静含气)也遵循阴阳法则。寻找理想地点(穴场)的关键在于识别生气由阳动(发散)转化为阴静(凝结)的节点。
2. 祖宗山是起点: 寻找龙脉,必须从高大雄伟、形态分明的“祖宗山”开始。它是龙脉的发源地和能量的起点。辨别其山形(五行星辰)有助于判断龙脉的性质。
3. 察水以证龙: 水是龙的血脉,水的走势(分合、流向)是判断龙脉真假、走向和生气聚散的最重要佐证。“三叉水”(三水交汇处)是观察水流聚散、进而反推龙脉结穴位置的关键节点。仔细辨认水的源头(宗)和去向,才能确认龙脉的起止。
4. 穴在含气处: 理想的风水宝地(穴)必定位于“含气”之处,即地形相对闭合、安静、能收纳和转化生气的地方(阴静)。而过于开阔、发散(吐气)的地形则不结穴。
5. 五行方位需配合: 除了观察龙、水的形势(峦头),还需结合五行生克理论和方位理气。考察不同方位所代表的五行能量状态(如生旺吉,死绝凶)及其与水流方位的配合关系,是综合判断风水吉凶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结:
这段话系统性地说明了风水寻龙点穴的操作流程和核心原理:从辨认高大的祖宗山及其五行属性出发,将龙脉分为阴阳两片观察其走势;同时极其细致地考察水流的交汇点(三叉水)及其分合情况,以此验证龙脉的起止和真伪;最终在阴阳转换、动静相宜、能够“含气”化生的地形中寻找凝结生气的最佳位置(穴)。整个过程必须结合五行生克和方位理气进行综合判断。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自然山川的形态(龙、砂、水)和蕴含的阴阳五行之理,找到生气汇聚、阴阳和谐的理想地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