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菌中玫瑰”
苏扬
初识纪开萍
2025年6月26日上午,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暨“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建国宾馆4楼九州厅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主办单位上海宏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管均出席了此次活动。
上海建国宾馆地处徐家汇商业区核心地段,紧挨地铁2号口和徐家汇源景区,马路对面就是人气顶流的徐家汇书院和远东最大的教堂——徐家汇天主堂,周边环绕着百年文化建筑群。宏博集团选择在这里举办一场民营企业与民间文学美美与共的主题报告会,并邀请十几个省市的作家聚集一堂,分享“牛夫人”和牛肝菌的故事,意义非同寻常。
我作为受邀作家之一,有幸能在上海建国宾馆下榻入住,参观徐家汇文化景点,管窥徐家汇百年历史,真是喜出望外。而且,我竟然在上海品尝到宏博集团旗下的宏臻公司自主研发栽培的黑牛肝菌,还见到了传说中的“牛夫人”——宏臻生物集团首席科学家纪开萍女士。
纪开萍是人工栽培黑牛肝菌的发明人,是主办方重点宣传对象。当她笑吟吟地出现在会场时,参会者都想认识她,但许多人没有机会和她搭上话。
她就像一个邻家女儿,身穿一件粗格无袖连衣裙,头发随意地披在肩上,皮肤晒成了褐色,身材纤巧,有一种轻灵之气。
如果说她的外表看上去像朴素的农民,那么,她左臂上的一块黑色胎记似乎就是生长在她身上的一朵黑牛肝菌。这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作为“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的主角,“菌中玫瑰”——“牛夫人”不得暂离她日夜坚守的牛肝菌生产基地,从云南来到上海,为我们这些业外人士做专题报告。
只见她举止含蓄、文雅,站在讲台前款款而谈,首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即怎么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云南省作物科学研究所正高级研究员;接着她的话题便转到了黑牛肝菌的驯化和培植上,讲述她和她的团队如何其强破难,创造出全球唯一的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艰难过程。
听其言,我所感受的是一个女人的峥嵘岁月,是一个“菌中玫瑰”的宏图大志。纪开萍希望自己付出全部心血的牛肝菌栽培技术能做大强,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更可以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因为这项成果一年365天吃到新鲜美味的牛肝菌。
攻关多年,成就斐然。但没有宏博集团的倾力投资,一切都是梦想。纪开萍自然流露的感恩之情,体现出一位高级科研人员的素质与涵养。
在演讲过程中,很多猎奇的人面对着她摄像,她显得很淡定,似乎心空里只有牛肝菌。我坐在台下,因距离较远,只能透过人缝抓拍几张她的照片。
活动结束后,纪开萍和前面几排领导一起合影。当然,多数参会者也不想放弃与她合影的机会。我是个不喜热闹、也不善言辞之人,没有等待时机向她打招呼,便去了饭厅。
我就这样匆匆一睹“牛夫人”纪开萍的风采,之后并没有再见到她。
“建”字辈的上海爷叔
现在我要试想一下宏博集团选择在上海建国宾馆举办这场报告会的意义,除了交通便利、周边历史文化氛围和商业气息浓郁,更重要的是一个字“建”。所谓“建国”、“建业”、“建极”、“建同”,字面背后的含义极其深远。当然,这或许是我的臆想,但何尝不是一种巧合?
毫无疑问,“牛夫人·牛肝菌”是世界唯一,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个“建”字,体现了宏博集团众志成城,创建新产业,促使“牛夫人”纪开萍实现了黑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生产的夙愿。
说实话,我来上海前,并不了解这家企业。后来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才知宏博集团是一家从事房地产、能源、农业科技等多领域投资的大型综合性现代企业集团,其旗下的宏臻菌业是全球唯一掌握全套、成熟野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企业,在云南、贵州和武汉都建有生产基地。
集团创始人石建极一直秉承自己的信念:做事业即便是倾家荡产也甘愿。
“建”字辈的上海爷叔敏锐的思考、前瞻性的创业观和坚强的自信心深深影响着他的家族。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管创业路途多么曲折,只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云南西双版纳是上海知青石建同的第二故乡,当年石建极亲自送16岁的弟弟上山下乡,没想到几十年后会在此创业,成为纪开萍的伯乐。当兄弟俩不懈说服纪开萍离开云南省作物科学研究所,加入宏博开拓新产业。高瞻远瞩的上海爷叔立即兑现承诺,在云南景洪市创建一家将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企业——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及贫困户300人进厂就业。
十年磨一剑。强强联手,彼此成就。一方掌握生产技术的密码,一方源源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不断助力纪开萍的团队攻破难关。正如宏博集团创二代、董事长石为所说,当你选择一个新产业的时候,你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然后将其做到一个程度。
可以说,正是宏博集团无底洞的资金投入,才成就了今天的纪开萍;反之,正是纪开萍的破釜沉舟,才成就了今天的宏臻菌业。
难能可贵的是,宏博集团石氏家族无意显耀自己的成就,甚至不希望征文里出现石氏的名字,而高度赞扬纪开萍的功绩,给纪开萍莫大荣誉。
是甘为人梯吗?请看这位“建”字辈的上海爷叔对作者真诚呼吁:中国有这么多像纪研究员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有顶级的牛肝菌,你们为什么不写呢?宏博集团不需要广告,石建极作为一个企业家不需要颂扬!
我霍然明白纪开萍当初为什么舍得放弃来之不易的体制内工作、薪金和职称,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宏臻菌业了。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写作者,我这篇文章里出现了上海爷叔的名字,希望他不会怪罪。因为我看到中国的“牛夫人·牛肝菌”品牌和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已站在了一个文明的高度。
梦游西双版纳
离开上海,我的灵魂似乎随着“牛夫人”去了云南。
盛夏的云南,漫山遍野的菌子像山林一样五彩缤纷:红、黄、白、紫、褐、黑……
我对菌子产生了兴趣,对菌都产生了好奇。
梦游西双版纳,我遇到了纪开萍,因我的本名第三字也是“萍”,这次我们成了好姐妹。
纪开萍年龄略长于我,于是我便称她姐姐。我撒娇地说,姐姐,把你的竹篾借给我吧,带我到深山老林找菌子。
我的提议正中纪开萍下怀,云南人最喜欢进山采菌子,不到两小时,竹篾里就能装满各种各样的鲜菌子,粗的、细的、圆的、扁的……
据说,云南有近千种野生食用菌,牛肝菌是云南产量最大的野生菌,占48%。但我只吃过十来种,如: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白玉菇、香菇、草菇、松口蘑、猴头菇、木耳、银耳,使我口腹鲜香,念念不忘。
纪开萍说这些菌子都是最寻常的,牛肝菌为“四大菌王”之一,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物质,才是珍稀的“菌中玫瑰”。
这话丝毫不夸张,当我在上海品尝过牛肝菌,才体会纪开萍为什么要把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为终身事业。
但云南野生的牛肝菌有二百多个品种,教我如何辨得清?
她说,牛肝菌肉质肥厚,极似牛肝,你可以从颜色上区分,比如:黑牛肝菌、白牛肝菌、红牛肝菌、黄牛肝菌、红葱牛肝菌、红乳牛肝菌……
当然不是所有菌子都能食用,需要有一双能透视的眼睛。
我似懂非懂,情不自禁赞叹,云南女人生来灵敏。她笑笑说,在云南深山老林,连草木都熟悉牛肝菌的脾性。我连忙说,牛肝菌也熟悉深山老林的脾性。
是的,只要一场雨,牛肝菌便迅速完成了地盘占领。但野生牛肝菌毕竟受季节气候限制,只有把野生菌驯化,进行人工栽培,珍稀牛肝菌才能飞进千家万户的菜篮。
纪开萍目光炯炯地说,宏臻菌业作为全世界唯一实现自主研发和工厂化人工栽培牛肝菌的企业,目前牛肝菌日产量可达约30吨,为海底捞、沃尔玛等餐饮商超的唯一供应商,不仅使国内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牛肝菌,还远销到海外,成为全球第一高端牛肝菌供应商。
舌尖上的珍稀美味跨江过海,我忍不住兴奋喝彩,顿时从梦里醒来。啊,未来“菌中玫瑰”的故事势必更加精彩。
小小牛肝菌传递着至善至爱,人类世界瞬间美好起来。
2025年7月7日12:40
【作者简介】苏扬,本名韩芝萍,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扬州市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奔流》《延河》《澳门月刊》《中国周刊》《中国三峡》《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入选七十多部图书,曾获中国金融文学奖、丝路金融文学奖、长河文学奖、江苏省散文学会奖、刘勰散文奖、“羡林杯”生态散文奖、雁冀诗歌奖、星星诗刊“最美中国”主题诗歌奖等百余种奖项。
总编:山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