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夫人闲暇之余从抖音团购了两张陕歌大剧院的非遗演出票。恰逢周末,就鼓动我下午去看看,说外面气温四十余度骄阳似火,又无处可去,呆家里只是刷手机,对眼睛伤害又大,何不去大剧院既可纳凉又可看演出,何乐而不为呢?本人庸懒散漫惯了,看着炙热的窗外,确实让人头疼。由于爱人对各类演出颇为爱好,加之从小受父亲熏陶也非常爱好秦腔,美名其曰为照顾爱人之情绪,勉为其难陪其观看陕西非遗节目《秦娃娃》。
驱车十来分钟即到西安友谊北路的演出剧场。向西而开的大门,其上“陕歌大剧院”的红字在斜阳的映照下,奕奕生辉。曾几何时?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总觉的属于阳春白雪殿堂级的演出场所,非我等所能企及的地方!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以9.9元/人的亲民价去体验华殿演出!
我和爱人属于早早入场的观众,挑了二层最居中的圆桌位置落坐。眼前的大厅错落有致,最前面几排是座位;中间是一排排餐桌,雪白的桌布在猩红的帏幕映衬格外醒目,特色的“仿唐宴”食品造型精美,令人垂涎欲滴。秦味演出+仿唐美食,绝不等同于市井中“吃着酒席看着演出”的感受!它是味蕾与心灵形成共振的饕餮盛宴!
也许是暑假缘故,也许是研学开拓视野缘故,也许是小情侣助力情谊之故。由家人领着的小朋友们成了主力军,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十几分钟后,大厅内座已经坐无虚席!17点整,诙谐幽默的丑角报幕员将《秦腔》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秦腔不仅是西北文化的象征,更作为梆子腔的鼻祖,对中国戏曲体系影响深远,堪称“百戏之祖”。
随看铿锵的锣鼓和板胡的激扬声,大幕徐徐拉开,《遗非华章》序幕在灯火辉煌、气势恢宏的《秦王破阵乐》中跃然眼前,让人心头一震,秦腔的天然魅力使秦人骨子里沉睡的细胞觉醒并热血澎湃。
第一节皮影戏《张飞战吕布》,只见荧幕后,战马嘶呜,刀光剑影,丈八长矛与方天画戟绞缠在一起,时而蛟龙出海,时而翻江倒海,将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得在方寸之地演绎,犹如置身于三国演义的古战战场。
第二节商洛花鼓戏《小夫妻观灯》,正月十五,欢快的小过门,一对对小夫妻在元宵夜游街赏灯,将恩爱之情溶于华灯之中,体现了勤劳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这不正是人们千百年来追求的梦想吗?
第三节《安塞腰鼓》,以黄土高坡为背景,一队队头裹羊肚肚手巾的汉子排山倒海扭着秧歌击鼓而来,卷起阵阵黄沙,将上古黄帝与蚩尤酣战的击鼓报警,助威,庆功的气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四节杖头木偶戏《钟馗探路》,以民间传说为蓝本,判官钟馗和小鬼驱除邪祟,护佑人间。他从阴间返回阳间,从面目狰狞的形象变回到和善面孔为护送妹妹而探路的桥段。技术娴熟,动作灵巧、上下翻飞扣人心弦。
第五节以河水奔腾为背景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女娲娘娘补了天,留下块石头是华山!刚直高亢,豪迈激昂的渭水船工口子在激荡,中国最原始的摇滚乐扑面而来,令人震撼!尤其台上台下的嗨嗨嗨互动,响彻云霄,犹如来到了急浪滔天咆哮的黄河边。
第六节秦腔《飘彩》展示,青衣的水袖善舞如行云流水‘,旦角的手帕飞旋如灵动的陀螺,老生的帽翅摇头晃脑、吹胡子瞪眼让人惊叹,武生的银枪交错和连环跟头让人眼花瞭乱!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是否会想到?这些都是平均17岁的秦娃娃扮相和表演的!
尤其是飘彩压轴的王宝钏抛绣球,5个绣球从不同角度抛向观众席,将舞台互动掀起一个小高潮!抢到绣球的小朋友兴高采烈的上台与演员互动,吟唐诗,唱秦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台上台下齐合唱,更是惹得大小朋友们冲上台去与演员学唱,交流、合影留念!
让人不禁感叹,秦腔魅力无穷,千年传承,从孩子做起,文化自信,血脉永流传!!!
刘丰彦2025年7月6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
刘丰彦,富平县刘集街南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长期致力于修桥筑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