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渡山河:红色瞬间的复活与震颤
●毕野青
2025年7月1日,昌伟红色文化研修基地在大连宏孚大厦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座谈会。会上,一幅出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徐家琳先生之手的,重现历史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摄影作品,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这不禁回顾起庄河光明山取景拍摄这幅作品的情景:身着长衫的主席扮演者刘昌伟先生伫立在翠绿的山间,徐家琳的指节抵在快门上,沁出细汗。他在等风,等一阵能让青衫活过来的风,让画面会更具神韵。可当时环境静谧,草木纹丝不动。
关键时刻,扮演周总理的张希丰老师呼唤着:“风!快送一阵风啊——”只见 张希丰突然张开双臂,扬起弧度,呼唤声惊起几只飞鸟,却没惊动凝固的空气。就在众人几乎要叹惋时,树梢松动,随着希丰老师的手势,风试探着舔了舔演员的裤脚,转瞬便顺着长衫往上攀,青布如解冻的冰河般漾开波浪——衣摆扬起的刹那,一阵清风真的拂来!
徐家琳的手指本能地扣下快门,“咔嚓” 一声,像利刃划破凝固的时空。风卷着青衫猎猎,光影在布料上流淌出金红的纹络,恰如革命火种在暗夜里跳动的焰色。等他颤抖着放下相机,风竟骤然收声,山野重新归寂静。
刘昌伟扑到液晶相机屏前,喉结猛地滚动——画面里,青衫扬起的弧度精准复刻了历史记忆里 “逆风行” 的姿态,连布料褶皱里的光影,都像在诉说当年的炽热。他转身攥住徐家琳的手:“家琳,你不是在拍照……你是把毛主席赴安源的英魂,从岁月里穿越出来了啊!”
当年主席去安源的场景拍摄,再现了 “借东风” ,经徐家琳卓越技艺定格,这不仅是他摄影生涯的里程碑,更为红色文化传承留下浓墨重彩的珍贵瞬间。
徐家琳望着取景框里波动的青衫,突然明白:刚才那阵风,根本不是天地的偶然——那是历史在叩门,是安源煤矿的炮声、秋收起义的号角,借着拍摄的山野,完成了一次跨越世纪的共振。当青衫重新垂落,红色的魂却永远留在了镜头里,在风动的刹那,长成了永不褪色的红色文化丰碑。
附游者~圣才诗赞一首 :
《风渡山河》
——观徐家琳老师《毛主席去安源》摄影创作有感
青衫兀立气轩威,直下安源待风吹。
希丰振臂云鹤应,家琳凝眸光影随。
快门裂帛惊云翰,星火燎原化蝶飞。
一霎山河皆震撼,千秋魂魄又重归。
作者毕野青
撰稿人:毕野青
摄影师:徐家琳
宣传单位:
北德济世书院
昌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徐家琳简介:网名琳家徐哥,1956年出生,大连市摄影家协会老年分会理事。1998年考取国家劳动部颁发的高级摄影技术等级证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是大连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专职摄影师作品《农家乐》参加人民摄影报2016年4月摄影赛获得一等奖作品《地铁建设者》参加216年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安静的夜》参加中国联通全国摄影大赛荣获一等奖《大地画匠》参加2016年中国故事全国摄影大赛获奖,收录在中国外宣影像库,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在全球100个国家进行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