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荷韵圆明园
夏日里的诗意栖梦
作者:刘连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笔下西湖荷花的盛景,每每读来都令人心驰神往。而在 2024 年 7 月 10 日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我有幸在圆明园中,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荷花美景,仿佛踏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向大地,驱散了夜晚残留的一丝凉意,我走进了圆明园。一入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其中夹杂着淡淡的荷香,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神秘礼物,瞬间让人心旷神怡。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前行,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欢迎的乐章。
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荷塘映入眼帘。那一朵朵荷花,如娇羞的少女,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出灿烂的笑颜。它们或红如烈火,或粉若云霞,或白似雪霜,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荷叶则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挨挨挤挤地簇拥在一起,用自己宽大的身躯,精心呵护着娇艳的荷花,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画面。
湖面上,一艘艘游船轻轻摇曳,如一片片漂浮的树叶。游人们坐在船中,尽情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时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船桨划破平静的湖面,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水花。坐在船头的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仿佛忘记了尘世的一切烦恼。此时此刻,不仅诗意大发“向日荷花绽笑颜,接天碧叶护红莲。游船美景闲翁醉,御苑悠哉我是仙。”此时此刻,我只想让时间静止,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瞬间。
……
信步走在圆明园荷花池畔,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曾经辉煌的年代。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皇家园林,虽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路边的亭台楼阁,虽已略显斑驳,但那精美的雕刻、古朴的建筑风格,依然让人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那一片片盛开的荷花,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它们见证了这座园林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当夕阳余晖洒在湖面上的那一刻,整个圆明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荷花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片让人流连忘返的荷花世界。
此次夏日圆明园赏荷之旅,不仅让我欣赏到了“向日荷花绽笑颜,接天碧叶护红莲”的绝美景色,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独特魅力。
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荷花用它们的美丽与坚韧,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也让我对大自然和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