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陶
素胚。无釉。无纹。
窑火舔舐过,留下沉默的吻痕。
盛半碗星光,或一瓢清泉。
不争喧哗之形,不夺斑斓之色。
静立一隅,腹中自有乾坤流转。
岁月摩挲,温润是唯一的语言。
捧起它,指尖便触到泥土的深心。
简朴之器,盛满天地悠长。
放下时,尘埃也落得悄然无声。
第二首:书
纸页泛黄,是光阴沉淀的琥珀香。
墨迹安然,卧成一条条静默的河。
指尖划过,沙沙声是唯一的喧响。
字里行间,藏着未曾惊扰的山川。
不追逐新墨的浓烈,不叹息旧装的残破。
只等一束晨光,或一盏昏灯,
便摊开所有秘密,不言不语。
读它,世界便矮了下去。
合上,心已行过万里,归来寂静。
第三首:灶
冷灰下,埋着昨日温暖的余烬。
铁锅钝响,是日子最朴实的吟唱。
一束柴,几缕烟,升腾成人间图腾。
清水入锅,米粒沉浮,渐成琼浆。
无需珍馐百味,盐粒几点便唤醒乾坤。
灶膛的火光,映着母亲安详的侧影。
热气氤氲,模糊了窗外的繁华。
一碗粥的暖,足以熨帖千古苍凉。
烟火气里,盛着生命最悠长的回甘。
第四首:尺
一截老木,刻着风雨的刻度。
不量金银重,不测楼宇高。
只丈量布帛的朴拙,纸张的诚恳。
木纹是凝固的河流,记载分寸的哲学。
笔直的身躯,是它对世界的宣言。
划过棉麻,留下妥帖的印痕。
收起时,归于案头最寂静的角落。
它懂得,真正的价值,
在于那未曾裁剪的、留白的无限可能。
第五首:茶
素瓷一盏,清水初沸。
几片蜷缩的叶,投入滚烫的怀抱。
缓缓舒展,如沉睡的蝶翼苏醒。
碧色漾开,清澈见底。
热气袅袅,是无声的舞蹈。
举杯轻啜,苦涩之后,回甘自舌底蔓延。
不争浓酽,不求浮华。
静对一壶,时光便慢了下来。
两片茶叶,各自沉底,互不相扰,便是圆满。
第六首:窗
方寸之间,框住流动的画卷。
不挂繁复帘帷,只透天光云影。
晨看霜花在玻璃上写诗,
暮观归鸟驮着夕阳入林。
雨痕蜿蜒,是天空的泪痕。
雪落无声,覆盖尘世的喧嚣。
窗内,一桌一椅,灯下人影清瘦。
开合之间,纳入清风明月,
关阖之时,守住满室澄明。心窗亦如是。
第七首:桥
石身沉默,横卧于水之上。
不羡虹霓的虚幻,不慕舟楫的漂泊。
背负脚印重重,聆听流水潺潺。
苔痕是岁月缝制的绿衣。
连接此岸与彼岸,渡人亦渡己。
月下弓影,是它写给静夜的素描。
风霜蚀刻,旧伤化作掌纹。
它懂得,真正的抵达,
是让脚步归于平静,让流水带走所有喧嚣。
第八首:灯
非华庭璀璨,只十五瓦的微明。
玻璃罩如素心,拢住一团暖黄。
光晕柔和,刚好照亮半卷书,一碗粥。
驱散暗角,却不刺伤夜色。
飞蛾扑来,影子在墙上放大、晃动,又平息。
灯下,针线穿梭,笔尖沙沙。
是归航的灯塔,亦是守夜的星辰。
无需万丈光芒,
一点如豆的坚持,足以映照陋室,烛照心田。灯火不灭,平静自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