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满泉城 思绪永绵长
一一品宋俊忠先生《济南荷花赋》
郑世兴

在济南这座钟灵毓秀的泉城,荷,是嵌入灵魂的符号,是流淌在血脉中的诗意。当我有幸拜读作家宋俊忠先生的新作《济南荷花赋》,那满纸的荷韵,如潺潺清泉,淌过心间,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思绪。
绘荷之形神,展泉城风姿
宋先生笔下的荷,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在泉城的天地间徐徐展开。初绽时,“若处子含羞,新红一点”,恰似少女初妆,带着几分羞涩与娇俏,让人心生怜惜;盛放之际,“霓裳千叠,灼灼焕彩”,又似盛装的仙子,光彩照人,美得令人心醉。那风中传递的清香,“远胜沉檀之幽”,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萦绕在鼻尖,让人沉醉不知归路;露珠凝于素蕊,“自含水霜之韵”,宛如晶莹的珍珠,点缀着荷的清雅,更添几分空灵之美。
晴日里,“翠叶如擎碧伞,红蕖似举华灯”,荷叶与荷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微雨斜飞时,“珠走玉盘声碎,粉靥轻颦”,雨滴在荷叶上跳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荷在浅笑低吟。而当疾风骤雨袭来,“万矢齐发,千盖摇风”,荷却“纵使倾摇却昂首不堕”,尽显刚劲傲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即便在寒凝霜降之时,繁华暂歇,枯茎疏劲如篆,默然立于苍茫之中;冰藕深藏淖沼,潜然蕴蓄阳和,等待着来年再次绽放生机。宋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将荷在不同时节的形态与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荷的美丽与坚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泉城的独特魅力。
溯荷之文化,承历史雅韵
大明湖心,莲台屹峙,仿佛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宋先生在此处引入了诸多历史典故与文人雅事,让荷与泉城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碧筒吸月,魏晋遗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手持碧筒杯,在月下饮酒作乐的潇洒场景;“萦水唐宋余韵”,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荷的喜爱与赞美。
遥想往昔,易安居士在荷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灵动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在荷间嬉戏的画面;多美的泉水田园风光!稼轩先生闲来“剥芰娱情”,在荷香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更有遗山元好问向荷而叹,愿作济南客;风诰题联,长歌半城湖。这些文人雅士与荷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泉城的历史天空。宋先生通过这些典故,让我们明白,荷不仅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文化之魂,它承载着泉城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
抒荷之精神,彰泉城气骨
“其荷之清刚孤傲,不正如贤者出淤浊而持净守素?”宋先生将荷的精神与贤者的品质相提并论,让我们看到了荷的高尚与纯洁。在污浊的环境中,荷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心,这不正是贤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品质的写照吗?
莲台恒在,高情长萦,宛若亘古幽人寄怀水月,共今者同看新碧连天。荷的精神,如同一种永恒的力量,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泉城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像荷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泉城因荷而有了独特的气骨,这种气骨自昔迄今,澄明刚如斯,历经万劫而愈显其华光璀璨,清气永耀环宇。
联个人情思,系故土眷恋
我作为济南明水人,自幼在济南读书长大,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处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在柳下的读书声。祖父是济南祥字号《同祥義》老店的掌柜,他曾留下的字谜“一口窝里藏,二小牵着羊,去掉羊尾巴,按在我头上”,谜底“同祥義”,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谜,更是家族的记忆和荣耀,是济南文化的传承。
如今,读着宋先生的赋文,那些与荷有关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小时候,在大明湖畔,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好奇;长大后,离开了济南,分配工作来淄博,几十年如白驹过隙,但每当想起那满湖的荷香,心中便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荷,已经成为了我与故乡之间的一条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与召唤。
“泉为荷之精魄,荷乃泉之化身。”宋俊忠先生的《济南荷花赋》,以荷为媒,展现了泉城的美丽与神韵,传承了泉城的历史与文化,彰显了泉城的气骨与精神。在这荷韵满溢的文字中,我的思绪也如那悠悠的泉水,绵长不绝。愿这满湖的荷香,永远萦绕在泉城的上空,愿泉城的文化与精神,如这荷花一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链接:
济南荷花赋
□ 宋俊忠
天地钟灵,泉城毓秀。舜耕历山,德泽绵长;百泉汇涌,活水清冽。寒波融雪魄,灵沼孕仙姿,遂有高华之荷,于斯处亭亭而立,绰约而生。莲依泉郭,实为斯邑之精魄,千秋映照,未移其贞。
观彼荷色,其初绽若处子含羞,新红一点;盛时则霓裳千叠,灼灼焕采。风递清芬,远胜沉檀之幽;露凝素蕊,自含冰霜之韵。晴光之下,翠叶如擎碧伞,红蕖似举华灯;微雨斜飞,珠走玉盘声碎,花垂粉靥轻颦。至若疾风骤雨忽临,万矢齐发,千盖摇风,纵使倾摇却昂首不堕,尽显刚劲傲骨。迨及寒凝霜降,繁华暂歇,枯茎疏劲如篆,默然立乎苍茫;冰藕深藏淖沼,潜然蕴蓄阳和。待到初夏熏风再拂,尖角试水,新圆叠翠,生生之诺如期而践,满湖清气又复氤氲。
大明湖心,莲台屹峙,恍若璇霄阆苑浮乎沧浪之上。碧筒酌月,魏晋遗风,曾堤萦水,唐宋余韵。遥思往昔,易安醉而觅句,争渡惊鹭;稼轩闲而解颐,剥芰娱情。更有遗山问荷,愿作济南客;凤诰题联,长歌半城湖。其荷之清刚孤傲,不正如贤者出淤浊而持净守素?莲台恒在,高情长萦,宛若亘古幽人寄怀水月,共今者同看新碧连天。
今之泉城,澄波如鉴,菡萏接云。画舸轻移,载游人笑语;楼台倒影,映盛世韶光。千载甘泉不竭,滋养精魂未泯;新芳岁岁亭举,正昭彰此邑之魄:纵令风飚顿起,亦秉持若玉藕藏春,终将生命之华章,于泉源喷薄处恒久铺陈。
嗟乎!泉为荷之精魄,荷乃泉之化身。荷气泉声和融,遂使此城气骨,自昔迄今,澄明刚正如斯,历万劫而愈显其华光璀璨,清气永耀寰宇!

原载《山东教育报》2025.7.7.第八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