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上树
路边
你见过成为风景线的树上树吗?没有吧,老实说以前我也没见过,今年我与妻子跟团去桂林旅游,算是开了眼界。
桂林是城在山中,山在城里,大多数山是互不相连的拔地孤峰,像个放在地上的窝窝头,窝窝头多了便也形成了好看的风景。
象鼻山可谓是桂林的城市标志山之一,在象鼻山边漓江之畔的滨江路上,街树高大而茂密。我们在人行道上近距离仰望,这街树的躯干都生满了细枝细叶,浓浓稠稠,犹如古猿手臂上的长毛,而树上的大叶又好像是香樟叶。
导游看见我们七嘴八舌都猜不出是什么树,便说这就是香樟树,而上面一二筷长的细枝细叶是蕨类寄生树。桂林的蕨类寄生树很普遍,而且四季常青,不仅香樟树上有,榕树上有,你们再看看身边小小的冬青树,是不是也有呀?有些藤叶蕨类像龙鳞,而有些凤尾蕨类的枝叶又像向上伸展的一个个小龙爪。所以你们是到活龙地来了,愿你们生龙活虎回去龙腾虎跃万事如意啊。
傍大款呀!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寄生树我们听说过,就是一棵树的根不是长在泥土里,而是长在另一棵树的躯体里。譬如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七棵巨柏中,有一棵躯干缝中长出了槐树,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辉,三百年合抱而成园中之宝。再如青岛崂山太清宫内有棵古柏,不仅缠寄着一株凌霄花,还寄生出了阔叶小乔盐肤木。但这些都是机缘巧合的个体,不是一种现象,而且我认为它们的根,或多或少通连了地气。
再看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列当寄生在菊科植物,它们接近地面便于通过寄主吸收水分和营养,是草本植物,不是树。槲寄生虽然是树,但也因为外界条件不足,和菟丝子、列当一样,把自己的光合绿叶工厂都关闭了。因为不是自力更生,终有所憾。宋代诗人连文风也感叹说:“嗟哉寄生树,微根不自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桂林的树上树,像长在地上一样郁郁葱葱呢?我们的感觉是气候,桂林的气候与我们苏南不同。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的低级类,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也叫羊齿植物。蕨类植物出现于志留纪,石炭纪时多繁盛为乔木,三叠纪时埋入煤层。现存部分多为草本,少数木本。分五纲一万多品种,繁殖靠成熟孢子散落于温湿处萌发绿色原叶体生长。我国的二千余品种大多在西南地区,譬如我们所见的桂林树上树便具有气生植物特性,在他的根部有真菌网协助吸收空中营养。气生植物是指植物不需要土壤,它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在空气中获得,譬如地衣和苔藓等。桂林的树上树,实际上是靠它的气生根气生盘附生在寄居树上的,它的寄生根远不如北方寄生树那样深入主体。
桂林位于广西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度,空气湿度较大,老是雾气蒙蒙。我们在桂林五天旅程,倒有三天看见导游备着雨伞,因为细雾有时便会变成细雨。桂林的树叶干净得手什么时候摸上去都没有灰,这很震撼各地来的游客,不能不说是这细雾细雨常常净化空气的功劳。
桂林很少强气流上升,所以它的细雨一般不会变成大雨,于是桂林人调侃地说他们的天气:天上下雨水不流。说他们的山丘:到处都是窝窝头。
金秋十月,正好沐浴在丹桂的馝馞香泽里,我们不仅见识了桂林的天气,桂林的山水,还见识了桂林的树上树。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